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能少一個潛在的反賊。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百姓吃不飽,就是官府的責任。如果只是一時災荒,就透過賑濟幫百姓熬過去,如果的確是田地出產不足,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那就得將其疏散出去。
書中的內容,完完全全體現了韓岡的思想。
看到這裡,王安石已經明白了。這部書,大概就是子虛賦、大人先生傳那一類說著子虛烏有的故事,然後在其中承載自己觀點。不過韓岡採用了與司馬相如、阮籍完全不同的體裁。採用話本,讓庶民亦能瞭然,這亦是韓岡一貫的觀念。
不過汽輪船是什麼?
只看了兩三千字,王安石就發現了很多陌生的名詞,比如汽輪船,比如後面提到的蒸汽車。
蒸汽車看起來跟汽輪船類似,只是這個名氣完全讓人看不懂。馬車用馬拖,牛車用牛拉,蒸汽車,就是用蒸汽來拉。是仙家手段,還是別的什麼?
隨便翻看了幾頁,王安石的好奇心漸漸給引起來了。
合上了沒頭沒尾的這一卷,他拿起了擺在最上面的第一卷。
沒有跋、沒有序,翻開來就是正文。
以回目為題,以詩文開篇。
只是書中的詩句是街頭賣詩文的水平,一如既往的差勁。
開篇的故事,說的不是宋江、吳用,而是蘭陵縣的一名姓史名進的秀才,因兄長遊學嶺南時亡故,需要將他的棺木迎回家鄉,跟剛才的那個要去海外的宋江完全不一樣了。
去嶺南迎回棺木,開篇就是難事,這讓王安石有了興趣,心道不知是用汽輪船、還是蒸汽車。
於異國他鄉病故,如果是火化了還好說,要是將屍身和棺木都運回來,卻是千難萬難。
韓岡的老師張載,幼時喪父,父親病死在蜀地任上,他與母親一起扶靈歸鄉,出蜀到了橫渠之後,就沒錢繼續走了,只能草草安葬在橫渠鎮邊上。
同樣的情況,王安石見了不少。寄放在寺廟裡幾十年不能回鄉的棺木,哪家廟宇都不少。
不過書裡面,史進父母還是命他去嶺南扶梓而歸。
這史進也沒有稱難,提了行裝,別了父母,到了縣中,便去車站坐車。
當然是有軌馬車,坐上去先到州城,然後再從州城轉車南下。在史進和送他的友人對話中,可以看到出現了蒸汽車。
‘自縣裡到州中,一百八十里地,得入夜才能到。’
‘不知何時可通蒸汽車,屆時,半日便能到了。’
看到這兩句,王安石一聲輕嘆。
鐵路通到縣中,尋常百姓出行,一個白天就能走出近兩百里地,即使是騎馬也就這個速度了。
韓岡想要做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而且還能更快,只要換了那什麼蒸汽車。
如果真的能半日兩百里,不論天下哪裡有了叛亂,五七天內,大軍就殺到了。試問誰敢叛?
可惜……不知要多久才能實現。
‘快走了,快走了,再上一人就要走了!’
到了車站,在車主的招呼下,史進很順利的上了車,在最後一節車廂裡坐了下來。
在史進與同車之人的對話中,王安石又發現了幾個陌生的名詞——神都,順天府
神都是洛陽的別稱,不過東京開封府,又名汴梁、汴州、大梁,也有文章稱為神京的。
但順天府是哪裡?
書中說是蘭陵北面。蘭陵縣古有今無,如今只有丞縣,不過王安石記得還有一個蘭陵鎮。
或許是應天府改名?
王安石知道韓岡不想惹麻煩,所以故意曲筆。
到現在為止,他連個朝代都沒提。
提到天子,也就是說了一句‘如今聖天子在位’,另外還有一個泰康三年的年號。
這些都是枝節了,重要的還是小說的內容。
的確是小說家言,所以韓岡連名都沒留,但看著的確有趣。
韓岡這是立了一個樣子,告訴世人,他將會讓大宋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不過不是冷硬的文字,而是讓人饒有興味的話本,而且多有枝節。
比如一開始史進要遠出郡外,在坐車前先去縣中拿了關防路引,當時縣中正在斷案,一名縣學中的學生寫了一部有傷風化的話本,在縣衙中被斥責,逐出了縣學。
扶靈事急,卻加一緩筆,讓這話本顯得有肉有骨。乍看是無關緊要的情節,卻讓文章增色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