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為日覓月議乾坤(十),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儒國亦大興。又說韓岡之學,格物之要,便是棄儒重工。
儘管在明面上,韓岡將耶律乙辛的言論嗤之以鼻,甚至連駁斥都不屑去做。就是有人當面去質問氣學門人,也只會得到不屑的一瞥。但實質上,不得不說,耶律乙辛看得很準。所謂氣學,全然是掛羊頭賣狗肉。
而章惇將呂惠卿看得如此深刻,自然是將之視如寇仇,絕不希望其有機會重新回到朝堂之上。
故而章惇希望與韓岡聯手,若呂惠卿當真在覲見時鬧起來,就趁此機會讓他徹底斷送回朝的前途。
當然,要是呂惠卿不在殿上鬧起來,那就更好,繼續讓他在名城要郡之間來回任職。
至於寫奏章什麼的,那更是不用放在心上。便是寫上一百封奏章,章惇、韓岡也能壓得下去——天要冷了,政事堂的暖爐有得好柴燒。所謂宰相,當皇城司都俯首帖耳的時候,就是溝通內外的唯一通道。隔絕中外這種小事,做起來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韓岡當時是答應了章惇。
他跟呂惠卿又沒交情,這幾年私底下也頗讓人鬧心,拿著他當人情,韓岡有什麼不願意的?
但韓岡給章惇的承諾,可不包括主動在太后面前先一步下眼藥。這就不是幫忙,而是赤膊上陣了。
章惇不明白,韓岡這又是想做什麼?
“玉昆,你是怎麼對太后說的。”
“一旦呂惠卿在殿上要讓陛下歸政天子,陛下若是依然讓其就任京外,不免有呂武之議,若是留其在京,必然會聚集起一批鬱郁不得志之輩,大肆誹毀朝政。”
這是章惇之前對韓岡分析的話,竟被韓岡轉述給了太后。
這不是韓岡要搶功勞,而是韓岡替章惇分擔日後來自朝野的攻擊,挺身為章惇作掩護。畢竟最不希望呂惠卿回京師的不是韓岡,而是章惇。
章惇看著韓岡那張平靜的面容,真希望自己有個他心通的本事,能將他的五臟六腑給看個通透。
“那太后又是怎麼說的?”
“‘相公想讓吾怎麼做?’”
“玉昆……”
章惇都沒力氣了,韓岡就不能一口氣說完嗎。
“此事陛下心知便可,免得屆時猝不及防。呂惠卿才識過人,熙寧時便已入政事堂,如今久在外郡,自是心生不滿,希望朝中有變,得以重回兩府。”
此乃誅心之論。
呂惠卿如果當真提到撤簾歸政之事,在太后的心目中,立刻就成了無法信重的小人。而此前,縱然比其他宰輔疏遠,至少也是可以放心讓其鎮守要郡的重臣。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呂吉甫會在覲見時,提起撤簾歸政之事。”韓岡說道。
“玉昆,我之前也說過了。呂吉甫其意在天子,而非太后。又遠離朝堂多年,急需聲望。即使他明知我們會在太后面前說他是非,他也絕不會避讓。這一次,是他唯一的機會。”
“那太后在一日,呂惠卿便得外任一日,再無機會返京。”
“等到天子親政,他便是宰相第一人選。”
韓岡輕輕搖頭,“那他有得等了。”
方才向太后還在殿上嘆息,‘只要官家成才了,吾便撤簾歸政。垂簾聽政,說起好聽,做起來有多累,又有誰知道?’
太后雖是叫苦,可官家若是不成材,他親政之日依然遙遙無期。
成才與否,誰來評價?
只要太后垂簾下去,她和天子之間的裂痕將會越來越深。對那些支援天子親政的官員,自是會越來越不待見。
當朝臣們明白了這一點,在呂惠卿成為天子一派的赤幟後,朝臣們就必須要在雙方之間選邊站了。在人心混亂的時候,統一思想——或者說整風——是必不可少的。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都要在這一次區分開來。
韓岡對此有著清楚的認識,而章惇同樣明白這一點,方才在殿上請求太后繼續垂簾的宰輔們,都明白這一點。
天子大婚在即,已經容不得人再曖昧下去了。
接下來,太后什麼都不需要做,自然會有韓岡、章惇等宰輔衝殺在前。
“你我當先一步做好準備。”章惇說道,“朝野內外都得有所準備。”
未來的壓力,將絕不僅止於朝堂。
“那就給他們添點亂子。”
韓岡命人拿來紙筆,開始在上面寫字。
他並不在意士林中的評價,好也罷,壞也罷,都不會影響到他在民間的聲望。但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