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進一步就是明輪船了。這的確是個進步,但上船的蒸汽機還沒有著落,韓岡還是沒多大興趣。
“也快了。不要急。”蘇頌安撫道。
為了蒸汽機,宋遼兩國的爭相懸賞,的確有了效果。
前年年終的時候,可以用來抽水的蒸汽機終於被製造出來,在韓岡的大力推動下,蒸汽抽水機被大量製造。大批的抽水機,已經用在了大宋的礦山中,尤其是煤礦,可以就地使用煤炭資源。更有許多抽水機被大戶買去,用在了自家的深井中。
因為這一個進步,朝廷踐行承諾,拿出了一個八品的武職,同時以購買專利的名義,從國庫中支出了整整一萬貫。
而遼國那邊,耶律乙辛也封了第一個節度使,而且是有頭下軍州的節度使。他所得到的蒸汽機,透過細作的回報,還不能裝在船上,但用來抽水,應該是沒問題了。
兩相比較,的確遼國更大方一點。所以河北有點水平的工匠,現在都被集中到了京師。
倒是沒人管那一堆打算偷渡到遼國那邊計程車子。
很多士人都以為耶律乙辛大事懸賞工匠是為了千金市骨,可惜他們錯了。到了遼國那邊,耶律乙辛只讓他們去教授蒙學,完全沒有他們臆想中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風光。
邊境線上,兩年前每天都有人被抓到,去年耶律乙辛封出第一個節度使,又是一潑狂潮,到了今年,遼國那邊的訊息傳回來情況才好一點。這兩年的時間,逃過去多少人不清楚,但發配去了西域和雲南計程車人,超過了八百。
“希望我們這邊手腳能再快一點,讓耶律乙辛多拿出些肥肉來,也能多勾走些蠢貨。”
韓岡笑著說道,心中還是有些浮躁。
他對良性的競爭一直抱著鼓勵的態度,但他對於大宋工匠的不爭氣,倒是覺得不耐煩了。這都多少年了?
“就算遼國先有了船用蒸汽機,數量太少也是沒用。”蘇頌說道。
“這倒是。”韓岡點頭。
大宋這邊的蒸汽機已經大批的投入使用,但遼國那裡,據信報還只是耶律乙辛手中的大玩具,並沒有像大宋這邊大規模製造,更沒有投入使用。也是因為成本太高,用不起的緣故,也有可能等待價效比更好的新型蒸汽機出來。
不能投入實際使用,蒸汽機就只是了大而無當的鐵傢伙。不能大規模生產,蒸汽機也只是精緻的玩具,更無法實現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的轉變。
大宋這邊的蒸汽機制造,已經是工廠化、規模化了,培養出了大批的工人和工程師,一旦有了新型的蒸汽機,立刻就能轉產。
即使遼國那邊先一步發明了新型蒸汽機,發明了能夠使用蒸汽驅動的船隻,宋遼兩國之間的差距,也只會越拉越大。這是國力和意識上的差距。
“比起蒸汽機,我更在意什麼時候有人能過來拿了天文鐘的懸賞。”
“一天誤差一分鐘?這可不容易。”
“但這條路肯定是要走的。”蘇頌看了韓岡一眼,“就像蒸汽機一樣。”
韓岡笑著點頭,“的確如此。”
時間的精準化對工業的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
精確的齒輪是時鐘製造的關鍵,各式模具不知製造了多少。但鑄造完工之後,還需要匠師進行加工調整。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齒輪都能調整到完美的精度上來。只有百貫以上的貴价貨,才能得到最好的零件,以及最用心的調整。
普通七八貫、十幾貫的座鐘,一天下來,差上十分鐘八分鐘都十分正常。必須每天中午透過日晷來進行糾正。
而官營時鐘廠所出品的高檔貨,一天超過五分鐘那肯定是出故障了,兩三天不用校對時間都沒太大問題。
不過皇城中的時鐘,誤差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最好的也只能達到三分鐘的誤差。看起來已經是到了現有設計的極限。在韓岡看來,只能透過採用更新的設計,才能更進一步減小誤差水平。
蘇頌對韓岡的看法也表示同意。而且誤差在三分鐘的時鐘,想用在他所喜歡的天文事業上,還遠遠不夠。所以在蘇頌的倡議下,朝廷正在懸賞能夠提供更為精確地天文鐘的設計。
“有了座鐘,現在出一爐鐵,不需要大匠一直站在爐子前面盯著了。工廠中製作生產計劃表也能更精細了。有了更好的天文鐘,就能夠更好的編訂星表。上次還是玉昆你說的,只要星表編訂成功,行星運動的定律,就可以從中進行歸納總結,最後化為代數方程。”
蘇頌卸任已經兩年,這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