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一見了。
……………………
章惇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好臉色了。
不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衙門中,又或是在家裡。
黑著臉的表情,就像是凝固在了大宋樞密使的臉上。
王安石支援出兵,呂惠卿也支援出兵。
這明擺著是想要將呂惠卿從地方上拉回來。
誰敢將一名支援對遼開戰的安撫使放在河北?
王安石和呂惠卿這麼做,越來越像是當年舊黨元老反對新法時的手段了。
“既然呂吉甫想要回來,就回來好了。”
韓岡雖是如此說,章惇沒有在韓岡的臉上看到半點在意。
“當無此必要。只要朝廷不同意出兵,呂吉甫又怎麼使動河北各部禁軍?而且介甫平章和吉甫說的只是出兵與否,又豈有他意?”
章惇的話,他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他總不能公然附和韓岡,指責一名同在一黨的宣徽使。
“如今民情奮發,呂吉甫想要開啟邊釁,將責任推到遼國身上,還真不是一件難事。”
遼國有內亂之憂,但敵國的危機,便是本國的機會。國子監已經為此沸騰,數千太學生都盼著趁遼國內亂之機,能夠徹底解決北方的大敵。民情奮發,一心好戰的念頭,便是國子監第一個帶領起來,
“玉昆!”章惇厲聲打斷韓岡的話,韓岡這可是在指責呂惠卿會無視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
“主動出兵不可能,要是遼軍入寇後又如何?”韓岡笑道,“到時候,韓岡也只能順水推舟了……不是嗎?”
章惇臉色更拉長了幾分,快要趕上驢子的長臉了。
太后如今對韓岡言聽計從,韓岡要是提議調回呂惠卿,太后肯定會為此下詔。可要是韓岡提議下詔斥責呂惠卿,太后也絕不會拒絕。
一個好戰的河北安撫使是朝廷所不需要的,但無罪又不當左遷,諸路安撫使又以河北最尊,調往他路亦不可行,將其召回京城就是最簡單的辦法。
可萬一韓岡對王安石和呂惠卿的計劃根本不理會呢?
只在背後順手推呂惠卿一把,讓其騎虎難下,這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了。
如果朝廷給與的物資越來越充分,呂惠卿當真就能夠領軍攻遼嗎?就憑他這個從來沒有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文臣?
章惇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
……………………
韓岡回到家中後不久,王厚就找上門來了。
“玉昆,怎麼樣?”王厚略帶緊張的問著。
“家嶽真是越來越像洛陽的文相公了。”
韓岡搖著頭,不掩心中的失望,王安石為了將呂惠卿調回來,還真是費了些功夫和心力。
或許這是王安石在不情願的情況下配合呂惠卿,但既然王安石他既然這麼做了,也證明了他將黨爭放到了比國政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王厚一愣,他本來還以為韓岡會多說幾句呂惠卿,或是與章惇商議的事情,沒想到韓岡會直接指責自己的岳父。
“家嶽大概以為我會諫言太后,將呂惠卿調回京來,免得他擅起邊釁?”
“玉昆你打算怎麼做?”王厚問道,“找個御史彈劾呂惠卿?”
除了請動烏臺中人,王厚已經沒有別的主意了,,
否定呂惠卿的提議,又讓他不能調回京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專職之人,也就是御史。動用御史咬上一口,整治在外的呂惠卿,這樣不是什麼難事。但韓岡沒有去做。
“找誰去?”韓岡搖頭,御史臺早就不是原來的那一座了,裡面的一個比一個滑溜:“我是絕對不會先用御史,氣學的根底比新黨差多了。”
王安石和韓岡這對翁婿,一直以來沒有撕破臉皮,都是靠了雙方的剋制,沒有動用御史臺這個兇器。一旦韓岡指使御史臺彈劾呂惠卿,那麼就是黨爭大戲的開始。氣學門下的官員,遠遠比不上新黨成員的勢力和地位,一場大戰下來,韓岡或許能保住二三核心成員,但氣學在朝堂上的一點班底,怕是要給連根剷除了
沒有意義的事,韓岡不會去做。兩敗俱傷,而且己方傷亡更重的戰鬥,韓岡更不會有興致。
但河北諸將,又有哪個不喜戰功?事到臨頭,總有願意拼一拼,找一個封妻廕子的機會,
王厚也同意韓岡的看法:“若是遼國國中有幾人願意反正,打算為官軍帶路,的確沒有多少將校能忍得住。到時候,被領進了陷阱中,可就不妙了……這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