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13),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需從軍器監中調動人員,火器局就能夠迅速擴大,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將產能加倍,榴彈炮能做到一天一門——六寸的城防炮或是四寸的野戰炮,虎蹲炮一天二十門。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大宋的生產力相抗衡,甚至接近也做不到。
只是由於不遜於八牛弩的威力,維護和使用更加簡單,使得火炮在軍中廣受歡迎。不止一名邊臣,上書要求朝廷及早給他們裝備上火炮——其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將。現在的產量還是遠遠不能滿足所有需求。是的,遠遠不足。但是有優先權的河北、河東邊州,是不用擔心的,武備一向是綽綽有餘。
“只要運用得宜,不虞河北城池為遼軍攻破。”韓岡補充說道。
“有參政的話,吾便放心了。”太后道。
再有一兩個月,河北河流湖泊解凍,千里陂塘防線恢復作用,那時候,遼人的威脅就只剩現在的一二分了。只要能先守住一段時間,遼軍將不得不退。這個道理,她也懂。
“既然北虜南侵在即,依故事河北事權當歸一。”排在下首處的蒲宗孟出人意料的站了出來,“臣請陛下於河北設宣撫一職,統御諸軍,鎮撫路中,以備遼人。”
殿中眾臣紛紛側目。王安石也臉色微變。這個蒲宗孟跳出來實在太會選時候了。
“何須宣撫使!”蘇頌立刻出班道,“與一制置使便可。北虜入寇河東,亦不過是設一制置使抵禦,如今北虜尚在邊界外,制置使已經綽綽有餘。”
“北虜已是箭在弦上,戰事迫在眉睫。”蒲宗孟道。
蘇頌當即反駁,“韓岡制置河東時,不知北虜的箭射到哪裡了?”
王安石沉著臉,蒲宗孟這是明幫暗阻。提議設宣撫司,最合適的時機是遼軍開始進攻的時候,現在什麼只要下令加強防備,
統掌軍政,才能獨佔功勞。如果只是掌軍事的制置使,河北轉運使至少要分去三成的功勞。
蒲宗孟怎麼都不受待見,但總是能夠留在京城,眼光和賭性好歹是有那麼一點點。
不過設制置使也已經有足夠的意義了。沒有韓岡認可,蘇頌不會出來。是迫於形勢,還是沒有底牌了?
幾乎所有人都在猜測著。
太后詢問韓岡的意見,“不知參政如何看?”
“北虜駐屯界上,設制置使統掌軍事,以禦敵寇,是應有之理。不過不知陛下可曾想過,澶淵之盟後七十年,河北軍民不識何為兵戈,為何這幾年來,遼人為何總是南侵?”
“為何?”
韓岡瞥了眼王安石,“乃國是之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