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傳言說進士科的試題要大改,不僅僅是殿試,禮部試和發解試都會加題目……很多一聽就是無稽之談,但偏偏有人信。”
“無稽之談?”章惇笑了一下,“其實都沒錯,韓玉昆的確是打算這麼做……只是遲早而已。”
韓岡要設立醫學,其他人縱使想要反對,也沒有能站得住腳的理由。
幾十年前,范仲淹就讓翰林醫官在武成王廟給京中醫者將《素問》、《難經》等醫書,太醫局中一直都在培養醫官,九科歸併之前,醫生名額有一百二十人,之後又增長到三百人,等到韓岡將大方脈、小方脈、產科、眼科等九科歸併重組為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兒科、牙科七科,在太醫局中就學的醫生更是達到了四百五十人,已經是國子監的四分之一了,比武學的人數都多。而地方上也一直都仿效太醫局的制度,設有醫學博士、助教等職位。
韓岡現在不過是將之換個名目,增加人員,並稍稍更改一下制度。以韓岡在醫道上的權威地位,沒人能夠從道理上反對他……
而且朝野內外都希望能有一個更好的培訓機制,讓所有人都能受到更好的治療。另一方面,東京的兩家醫院,收入都高於支出,負責種痘的保赤局同樣也有收入,儘管兩者的盈利都不算多,但終究不是從朝廷手中刮錢,呂嘉問也沒辦法為難韓岡,何況他也不敢犯眾怒。
一直以來,技藝高超的良醫從來都是遊走於朱門,而頂尖的名醫,則大多為太醫局蒐羅,服務於天家。兩家醫院的創立,讓普通的百姓也有機會接觸到高高在上的翰林醫官們。每隔五日、十日,都要在醫院中接診的翰林醫官,成了重病患者們最大的希望。
現在韓岡想要讓更多的人得到名醫或名醫弟子的治療,要是哪個朝臣敢在此時說一句不,這名聲就別要了,家鄉父老都能戳爛他的脊樑骨。
章惇很清楚一點,韓岡從來不在乎裹挾民意,如果有人想要阻攔,他肯定很樂意讓此人千夫所指,然後趁勢一腳踢出去。
但這是韓岡推進氣學的又一步,不像王安石當初藉助天子之力,強行將詩賦改成了經義,並以三經新義為本,而是從外到內,一步步的慢慢來,走得穩當,就像他的年紀一樣,一點也不需要著急。
今天是醫學,明年就是明算科、明工科,等到兩科取士的人數到達一定數量,韓岡就有足夠的支持者來改變進士科舉試了。
特奏
名考的頭名,都會被授予同進士出身的資格,明法科也算是有正經出身的科目。明算科和明工科如果當真要創設,自不會比明法科要差。說不定還能連帶著明法科一起受惠,仿效特奏名,讓排在前幾名的考生,得到進士的資格。
“進士啊……”
聽到章惇無意中發出的感嘆,章恂心中一悸,韓岡這是要對進士科下手了,難怪自家的堂兄是這幅模樣。
章惇卻沒有在意自己的感嘆,是不是讓堂弟誤會了。
新黨雖遍及朝堂,可大部分外圍成員和一部分核心成員,都是為了權力而來,趨炎附勢之輩,蔡確就是最好的代表。另一種堅持的是新法,而不是新學,章惇他自己就是屬於這一類。就是因為這個態度,所以章惇才不能得到王安石的全力襄助,只是依靠軍功才得以進入兩府。
最後便是絕不容忍氣學與新學爭奪官學地位的一批人,目下除了王安石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在國子監。
可只要韓岡還沒有動到他們頭上,他們也不會主動去挑戰。連王安石近來都偃旗息鼓了,終於是嚐到了當初韓琦文彥博、富弼看到先皇和他君臣一心時的感覺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冷笑了一下,章惇才問道:“市井中還有別的什麼傳言。”
“也沒別的了。”章恂道,除了韓岡要設醫學、改科目之外,外面傳說得最多的就是遼使耶律迪的醜態,“對了,外面還謠傳說皇城司的人圍了都亭驛,說是要抓躲到裡面的遼人細作。說得有鼻子有眼。”
“十一你不信?”
“不是使團成員,就是有遼使耶律迪護著,也保不住他。哪個細作敢往死地中躲?”
“的確是這樣……不過抓細作是真的,皇城司已經抓了不少。”
‘開封府怎麼不管管,當街抓人,就算是細作,也不該是皇城司出手。今日可以當街捕賊,日後說不定就能橫行閭里,抄殺官宦?’
章恂很想這麼對章惇說。雖是行商,他身上也有個買來的官身,只是沒有去候闕就任。拿著一份俸祿,便對皇城司這種組織分外提防,如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