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鹽價極貴,名字傳出去,人們就只盯著鹽了。以鹽灑地,免不了會給人以一種奢侈無度的錯覺。化雪藥這個名字就好一點了,不明白的多問一句,就知道這不過是本要被拋棄的廢物,是韓岡向陶侃學習,將之利用上了。
說起來,這還是王居卿的提議,在枝節問題上,韓岡的心思也沒那麼細膩。
地上的冰開始化了,可枝頭上的冰層依然晶瑩。
此景雖令人賞心悅目,不過景緻的背後,卻是明明白白的災害。
天寒地凍,偏又遇上凍雨,京府內外必有不少人家受災,而那些無家可歸之人,不知會凍斃多少。
韓岡心中記掛著,也不知朝廷怎麼應對。
……………………
京城凍雨,樹木磚石上皆凝水成冰。
皇城中撒了幾十包化雪藥,終於是將主要道路給清出來了。
不過枝頭上的冰層在日出後都沒有消失。
政事堂上,向太后問起此事有何預兆,張璪便興高采烈的向太后稱賀,說是祥瑞來了。
“此名樹稼,以禾為名,明年當會是個好年景。”
向太后因此欣喜不已。
回過頭來,到了政事堂中,韓絳就埋怨張璪,“樹稼兆豐年,這是哪裡的說法,出自何處?”
韓絳有幾分生氣,這種哄太后高興的話,根本就不該宰輔來說。
“淮左鄉里,遇上霧凇必如此說,與瑞雪兆豐年類同。”
“絳不信邃明未讀過。”
“那也不過是俗諺,而張璪所知,亦是俗諺。與之權衡,還是不說那種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比較好。”
所謂俗諺,出自讓皇帝李憲的列傳。李憲看到樹稼便說,‘樹為稼,達官怕,必有大臣當之。’不久之後,李憲的確死了。死後被李隆基追贈為讓皇帝。
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第三子,而讓皇帝李憲是嫡長子,可玄宗在滅韋氏一役中功勞最著,而且兵權在手,李憲也只能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自己做了一個太平王爺。
不管史書中記載的是不是事實,將樹稼說成是祥瑞,以討太后歡心,兩府宰執之中,只有張璪可以毫無心理障礙的做出來。
韓絳臉皮不夠厚,在朝中多年,也早看透了所謂祥瑞,對此嗤之以鼻,所以讓張璪討了個好。
韓絳又感到遺憾起來,可惜韓岡不在,否則他不會給張璪糊弄太后的機會。
與張璪之間的小小爭執很快就過去了,可韓絳的胃卻加倍的抽疼起來,盯著手中的急報半刻,他找來一名堂官,“去韓參政府上,跟他說,今天休息不了了。”
那名堂官不明所以,一臉茫然。
韓絳一聲斷喝,“去請韓參政速來政事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