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京師(四),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釋出會。
宣傳這座陣地,自己不去佔據,那就會給敵人佔去。這個道理,從古到今,統治階層無不明瞭。
過去統治者們採取的辦法,一直都是採取壓制的態度。極端點的是偶語者棄市,普通的就是在刑律中確定傳播流言和揭帖的罪責。
但這麼做的結果,只是讓流言傳播得更廣,偏離事實更遠,並不能達到訂立法度時的初衷。
而如今在一步步推動報紙逐漸成為朝野之中各色資訊的蒐集和傳播的工具之後,過去對民間輿論的高壓政策,同樣是一步步廢弛毀禁。
朝廷借用報紙來操縱世間輿論,同時還設立了新的職位,加強與報社的溝通。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和調整之後,所謂的新聞釋出會的基本流程就成型了。
新聞官出來後就把要公佈的新聞念上一遍,再與記者們稍稍聊上幾句,會議就宣告結束。
唐梓明跟著新聞官起身。
“員外!”唐梓明上前問了他準備好的問題,“文老太師上京了,朝廷有沒有說法?”
文彥博上京了!
人群一陣騷然,記者們驚訝的望著唐梓明,都想知道這一條訊息他是從何處而知。
被眾多震驚、探尋的眼神圍繞,每一次都讓唐梓明對自家的報社滿溢這自豪感。新聞官不會披露太多內情,不過如果記者有本事,可私下裡再去挖掘一點更加有用的內容。而京師乃至全國最大的報社,總是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其他報社使盡手段才挖出來的訊息。
陳茂學微微皺了下眉頭,“此事非本官所知……”他頓了一下,音聲更冷,“北事正酣,誰有空去理會。”說罷,陳茂學沒有逗留,徑直離開。
新聞官明明白白的言辭,就文彥博上京一事,給各家報紙定了基調。
誰有空去理會?
都堂沒空,開封府沒空,理所當然的,各家報紙的版面也沒空。
唐梓明嘆了一口氣,與幾位同行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這一條新聞在有更大進展之前,只能先放一放了。
文彥博一向是舊黨領袖,即使是舊黨蟄伏的現在,由他這一面大旗在,還是能維繫一定的人心。這一回他的曾孫文煌仕又掀起了一場大浪,讓都堂都大感棘手,甚至灰頭土臉。舊黨人眾,覺得振奮的不在少數。要說文煌仕的行動背後,沒有文彥博的指使,絕大多人多是不會信的。
現在文煌仕失蹤,都堂大索天下,又派了呂嘉問主持此案,文彥博在這個節骨眼上上京來,是來找他重孫子的嗎?誰也不會覺得這個老傢伙對尋到文煌仕的下落有任何作用。他上京後會是自辯,還是與都堂針鋒相對,現在也沒人能說得清。
但有一點,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立刻確定--文彥博絕不可能是來向都堂認錯的。
隨便在京師街市上拉一個人過來,告訴他文彥博就要上京了,再問問他,文彥博這一會上京到底想要做什麼?一百個人中,九十個會回答說肯定是跟都堂過不去。剩下的十個,不知道文彥博是誰,但只要一說是洛陽的文老太師,立刻就會得到一個同樣的回答。
文彥博在東京士民的心目中,就是那種固執到極點、戲文裡經常會出現的反角,總是想方設法與主角過不去--其中也多有韓岡的功勞,在他的指點下,有一段時間出現在在京師中瓦子裡的戲文,其中總是少不了一個模式化的老反派,往往姓聞,姓溫,姓翁,姓敬,取諧音或者乾脆就是文彥博家的舊姓。
更有許多新本的小說,直接將文家諸子的名諱帶入進去,比如文及甫,有時候是拋妻棄子另結新歡的負心漢,有時候是打流混世的下三濫,有時候是偷雞摸狗的小賊,還有的時候是卑劣無恥的奸臣,相似的只有結局。總之,出場頗多,盒飯領得也不少。
名氣如此之大,文彥博此次上京,東京士民想來還是會有所關心,作為新聞也不缺吸引力,但新聞官已經劃了線,那麼聰明人都不會試圖去越過去。
文彥博抵京無聲無息,沒有哪怕一份報紙刊載相關的新聞,直至他入住驛館中,朝堂也沒有派出任何一位官員與他接觸。
年紀老大的文彥博,孤伶伶的坐在廳堂中。
如果是過去,無視都堂的態度,登門造訪的老友還會有幾人,但如今京師內正徹查都堂一案,作為關鍵人物的文煌仕逃竄不知去向,呂嘉問抓了一家又一家,瘐死獄中的已經有六七人,誰也不敢在這時候以身犯險,把自己和全家都牽扯進去。
文維申臉色難看的走進入住的小院,他從外間經過,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