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0章 飛信(下),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京師之中,每一座高起的建築物上,都豎起了一支鐵桿。鐵桿下一根電導線直通地下,以為引雷之用,故名引雷針。
在雷暴天時,時常能看到一道閃電正正打在引雷針上。刺眼的電光閃過,閃電就此被引入地下,不再為害。
同樣的電,過去只出自於天,於今則出於人手。
光線暗淡的房間中,巨大的電池提供著電流,操作者敲擊起開關,兩片連通著線圈的金屬板之間,隨之閃爍起璀璨的電花。
房間的另一頭,同樣連通著線圈的平行金屬板上,同樣的藍色火花憑空產生,彷彿應和一般,閃爍著同樣的節奏。
虛空感應。
這是自然學會中,幾位專精電學的會員的研究成果。
電磁相通,變化的電流引發變化的磁場,無形的磁場所及之處,都能引發感應的電流。
控制電流的變化,就能夠傳輸資訊。
眼前的實驗,便是這一理論最好的證明。
如果通入的電流足夠強大,再透過合適的方式傳送出去,磁場的感應範圍就能擴張到數千裡之外。也就意味著能夠與數千裡外的物件相互聯絡。
即使只有一兩百里的聯絡範圍,在軍事上能派上大用場。一場大會戰的結果,說不定就是一條及時的情報帶來的。
如果能夠安裝在海船上,通訊距離又能超過千里。海船就能每天通報自己的方位,保障出航安全,出事時還能求救,海運事業便能夠更加興旺發達。
進展緩慢的不只是無線電報,還有有線電報。
“七十三萬又六千貫,這是你老子用上面的這番話,從我手中唬弄走的錢。”
兩片相隔僅有一指的金屬板中,一團藍色電火花正閃爍著。隨著機器特有的咔噠聲,火花的閃耀或長或短,映在章惇的臉上,也是忽明忽暗。
幾年前,韓岡就用空口白牙的一番描述,從章惇手中拿走了七十三萬又六千貫,去填研發的無底洞。
現在好歹有了點成果,證明這筆錢不是打了水漂,不過只能在一間屋子裡傳輸的資訊,還不如開口說一句話來得方便。
“七十多萬貫砸下去,到現在也只是聽個響。”
韓鍾饒有興致的摸著電池的外殼,聞言抬頭笑道,“雖然小侄覺得這聲響比京北瓦子春日紅的唱詞更入耳,不過家嚴曾說過,天大地大,出錢的最大……”他咳咳兩聲,舉止誇張的低下頭,“七丈你老說得是。”
“呵呵。”章惇失聲發笑,指著韓鍾,“你這小猴兒,越發不成樣了。正經話不會說,編排你老子起來,倒是一套一套的。”
韓鍾裝作害怕的縮了縮脖子,小聲道,“小侄哪裡敢亂編排,確實是實話。”
章惇給他插科打諢都得心情好了不少,“好吧,下一回見你老子,我好好問問他。”
勉勵過一干研究人員,章惇從無線電報的實驗室出來,雖不想往同樣砸錢只聽了個響的有線電報實驗室去,但為了已經投入的資金,還是去走了一趟,鼓勵了研究人員一番。
有線電報的技術難度要比無線電報低不少。章惇聽說關西發展得很好,成功的實驗距離已經用裡為單位,再穩定一點,就能用在鐵路上,一座車站設一個收發室。即使遠隔數千裡,傳話也只要一個時辰。
但京師這裡進度卻慢了很多。現有的實驗品,成功過聯絡過兩次,每次聯絡都沒有超過十個字,五十步的距離。
五十步,找個鐵皮喇叭就能把話傳過去了。那具連鐵皮喇叭都不如的東西,用了他十八萬貫。
從研究所的大院出來,韓鍾偷眼看著章惇的臉色。
京城的研究機構,近些年來投入不少,成果寥寥,相對於關西方面成果頻出的幾大實驗室,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對手了。
“還算可以了。我也沒指望這邊能比得過你父親自指點過的實驗室。”章惇很容易就發現了韓鐘的憂慮,笑著說,“電報不行沒關係,鐵絲、銅絲不是拉得很好嘛。”
為了發明電報機,相關的專案也在同時推進。
章惇投入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到不同的相關專案中去。
拉絲工藝因此進步飛速。如今的拉絲工廠,不論是鐵絲還是銅絲,都能拉出數百丈一卷。
“二十多年前,你父在熙宗皇帝面前說要造鐵船,到現在都沒個眉目,但當時先弄出來的板甲,現在都要淘汰了。我只是希望,電報這玩意兒,不要讓我再等上二十年還看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