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廟堂(八),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看工業在吸納農業人口,要看到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要看到兩者的聯絡戰神無敵全文閱讀。”
黃裳笑了。
韓岡的確經常說,萬物有陰陽,有對立,也有統一。事物普遍聯絡的,不能孤立的看待問題。
這是格物論中最核心的幾條之一。
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四業並非對立。士農工商相輔相成,能夠相互促進。
說起來,這也是如今朝廷大力發展工業的理由之一。
大量的廉價的鐵製農具,讓內地的糧食產量增長了至少三成,而水車、耬車等農用機械的推廣,也在農田裡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不僅僅是農具和機械的發展。耕作,播種,品種改良,在農事上,更成書數百年的《齊民要術》,內容已經顯得太單薄了。
“這話當然對,相公也的確教訓過在下。”黃裳停了一下,又道,“參政可還知道鳥糞石?”
“當然。”年紀老大的李承之,腦筋轉得飛快。“上次聽人說勉仲你家有船。”
“的確是有,”黃裳道,“在下族親買了兩條船,在南海包了一座島,正準備開採鳥糞石。”
李承之點著頭,“做火藥、肥田都是上等,買家可不會少。”
糞壤可做肥,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海島上的石頭,可以做肥料,這是過去誰都不知道的。
南洋的海島上,鳥糞積存成石,積累了成千上萬年無人問津。直至今日,被開發出來。經過各地實驗證明,粉碎後的鳥糞石是上等肥料,比起通常用的糞肥更有補於地力,如果配合糞肥,畝產量都有翻番的記錄。同時鳥糞石還能提煉出硝石,成為火藥的原料。
黃家小門戶,遠不比上煊赫於福建的章、蘇兩家。但現在,在蘇家的商會中參了一股,正準備一船船的運回來,賣給朝廷,提煉硝石,也可以賣給雍秦商會一等的大客戶,他們在沿海的棉田用得上。
海州等淮南東路沿海軍州,人少地多,田畝少,灘塗地倒是數以萬頃,近些年來被雍秦商會的成員大批的買下來,正逐漸改造成棉田,同時還有配套的棉紡織廠,則聚集在鄰近的一州一縣,十幾家開在一起,勾連起來,使得雍秦商會這個外來者勢力,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一縣之地牢牢掌握。
現在只是剛剛開發,等過上兩年,就會是一船一船的鳥糞石,從南海的荒島上開採出來,運送到大宋各處。
黃裳相信這些事,不用解釋,李承之都知道。但黃裳所看到的,還有已經瀕臨崩潰的糧食生產。
“但這些鳥糞石,有多少會用來糧田上,又有多少會用在棉田上?”
李承之沉默下來,靜聽黃裳說話。
“現在各地的種植,都是在為工廠提供原材料。江南轉而種植靛草、桑樹、甚至棉花的田地越來越多,而種糧的農戶,卻因為低廉的糧價而收入減少,不得不轉產。隨著林邑州的開發,以及荊湖廣南四路日漸繁華,湧入中原的糧食將會是現在的兩倍、三倍,到時候,江南這魚米之地,都要進口口糧了。”
還有關隴要不是遠離中原,口糧必須自產,早就都種滿棉花了。就這樣,糧田的數量還在減少。但這一段,黃裳想想,還是沒有說。
爆發一般的糧食產量,讓大宋可以在年年新增數百萬人口的情況下,保證數百萬匹馬匹的草料。
“難道日後大宋億萬子民,都要依靠海外的糧食不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