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爹爹。”看著紛紛落下的細雪,韓岡叫住了韓千六,“今年棉田的收成怎麼樣?”
“總共才一頃地,一畝產棉不過七八十斤。收上來後,又要去籽,又要梳理,比起繅絲要麻煩許多。絲棉三四兩就能填滿衣服,棉花至少一斤。”
“……慢慢來吧。”韓岡搖了搖頭,果然還不到時候。
棉花種植在通遠軍還是第一年,自從去年韓岡讓來往西域河西的商人們蒐集棉種,轉過年來便是一包包棉籽堆滿了半間倉庫。韓岡沒想到自己輕飄飄的一句話,能讓那些商人們忙不迭趕來奉承。
既然種籽足夠,韓岡本意是先種個幾畝做實驗的打算便放棄了,一口氣種了百畝之多。他這也是擔著風險,幸好韓千六有本事,也有了。韓岡不知收成多少算是合格,城中也沒人知道,七八十斤的產量是多是少,只能讓商人們再去打聽。
不過通遠軍這裡不適合養鴨養鵝,不然大規模的製作羽絨服也省事。韓岡自己就有一件,裡面用的是雁絨。如今市面上也有用大雁腹部絨毛做的斗篷,數量不少,但價格很高。來源不穩定,並不適合普及。真正合用的,還是能夠規模化養殖的蠶和棉花。如果侷限於河西,就只有棉花。
“慢慢來吧……”又嘆了一聲,韓岡與父親抵達了衙門前。
進了衙門,韓岡去正廳聽候命令,韓千六則是自去自家的官廳。
蔡延慶正在正廳中,王韶、高遵裕打橫陪話,轉運判官蔡曚也在。
“玉昆,你來得正好!”見到韓岡進來,蔡延慶連忙叫著他。
韓岡先躬身向他們行禮,然後不緊不慢的問道,“不知運使有何指教?”
“防寒的衣料,還有行軍用的雨具,準備得如何?”蔡延慶急急問著,竟也是問著關於下雪後的應對。一場雪後,天氣只會越來越冷,若是沒有預備,軍中就會多上許多無謂的損傷。
“擋雨的斗笠和蓑衣,韓岡已經事先預備好了。”韓岡回答著,氣定神閒,“配發給將校軍官的油布斗篷,也都在好端端的放在倉庫裡,前幾ri韓岡是再三的檢查過,都沒有問題。無論是隸屬於通遠的軍隊,還是來自於外面的援軍,就算趕過來時沒有帶上這兩樣裝具,下官也能為他們配齊——只要領頭的軍校簽字畫押,能讓下官報賬就行。”
韓岡的回答體現了他做事的周全,蔡延慶點點頭,而王韶、高遵裕也都笑了一笑,韓岡的最後一句,算是在半開玩笑。
“那冬衣呢?”蔡曚卻是冷著臉問著。
“冬衣的問題不好辦!”韓岡先搖著頭,他感覺著蔡曚的態度有些不對勁。心中有些疑惑,不過回答時沒有一點拖延,“照舊年規矩,孟冬十月才下發絲棉。現在才九月中,今年的冬料還要半個月才能到。韓岡這裡想要問一下運使和運判,能不能把參戰的外路援軍的配發絲棉和冬衣,不送到他們原本的駐泊之地,而是直接發到通遠來?”
“不可能!”蔡延慶尚在考慮,蔡曚就已經一口否決,“漕司行事自有軌範,若是事事從權,事情就要亂了套!”
“既然如此,那也就罷了。”韓岡輕描淡寫的口吻,就像是看到學生寫錯了一個字的先生,很是不在意。他衝著蔡曚微微一笑:“其實在徵調各路援軍時,詔書中已是通知了他們攜帶冬衣。據韓岡所知,絕大多數都攜帶了冬衣。只是韓岡覺得,若是能再有一兩套冬衣,或是更多的絲棉,參戰的將士過得更好一點。”
這幾天,兩路援軍到來時,韓岡並不僅僅是點算人數,以便計點糧草。同時還小心的檢查著十幾支隊伍的兵械和裝具情況。他是緣邊安撫司機宜,不僅僅是出謀劃策,處理庶務,也有義務要為王韶判斷出各軍的強弱和堪用與否。韓岡和王厚辛苦了幾天,基本上心中都有了底,比如冬衣、雨具,合格的將領不可能不帶。
韓岡方才的提議,只不過想試探一下蔡延慶和蔡曚兩人的態度。現在一看,至少有一半清楚了。韓岡看了看,王韶沒什麼反應,而高遵裕則衝他露出了一個讚許的微笑。
蔡延慶的私德很好。當蔡延慶來秦鳳路任職時,韓岡就已經從高遵裕那裡聽說過。
蔡延慶是前朝宰相蔡齊的侄子,因為蔡齊一開始沒有兒子,他便被過繼到蔡齊的膝下。後來過了十幾二十年,蔡齊終於晚年得子,蔡延慶便主動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裡,並把自己的家產全數留給了他的那個年幼的堂弟,不論是自己掙得,還是蔡齊曾經給的,一點都沒有留下。他這等不愛財帛的義舉,在萊州鄉中頗受好評。
只是蔡齊的女婿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