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憂勤自惕礪(下),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痕跡。陳列、擺設都是由著曾布的個人習慣,但呂惠卿相信,只要一個月,他就能讓這處新法的核心之地,成為他手上得力的工具。
當然,曾布現在並沒有輸。如果他能在市易務之事上,能說服天子,將呂嘉問論之於法,那他就會是第二個蔡確,以忠心受到天子的看重,升任執政就是轉眼間事。不過若是他敗了,京城之中可就再沒有他落腳的餘地。
呂惠卿從袖中抽出一份早已寫就的文書,本來他正猶豫著發出的時機,不過現在就沒有什麼好忌諱的了:
“本寺主行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保甲之法,而官吏推行多違本意,及原法措置未盡,弊症難免。今榜諭官吏、諸sè人陳述。如有官司違法之事,亦可一併投於本寺按察。”
呂惠卿默唸一遍,兩指捏著薄薄的紙頁輕輕一抖,唇邊綻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此文一下,曾布之叛就再無轉圜的餘地!
……………………
夕陽終於沒入了地平線下,夜中河上無法行船,渡船都在岸邊下了碇。
白馬津的渡頭上,點著火炬,燈火通明,照得內外如同白晝。
今天最後一批抵達南岸的流民,就在渡口外排著隊。他們都在粥棚盛了熱騰騰的菜粥,一邊填著肚皮,一邊聽候著安置。
抵達白馬縣的流民,都是依著鄉族籍貫來安排,是小聚居,大雜居。來自同一鄉的流民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應。但上到縣一級,流民就必須打散,以防其中有人串聯起來作亂。不過也是視人數而定,並不是那麼死板。
“今天渡河的流民有三千三百一十八人。”今天的人數終於點算完畢,韓岡在渡口內廳聽著彙報,王旁和方興一起走了出來,“連黎陽那邊也免了渡資,渡河來的流民果然一下就多起來了。”
方興笑道:“黎陽的楊知縣也是聰明,若是他不將渡資免了,流民必然都要等著免費的船坐,幾萬流民不知何時能渡完。流民多留一天就是一天的麻煩,若是逗留在境內出了事,要比推卸責任,他肯定比不過正言。還不如一起免了渡資,就算有人拿來說事,也可以請正言出來頂著。”
王旁道:“今天天子已經允了玉昆的奏疏,想必楊知縣得到訊息後,也可以安心了”
一串急如密雨的蹄聲這時從南面過來的官道響起,由遠及近,聲音漸漸變大,很快一名騎手埋頭大汗的來到渡口旁。他跳下馬,幾步走近前,將一份遞給韓岡的隨從。
王旁回頭看了一眼,又轉回頭來,“不知是哪裡來的訊息?”
“大概是京城又來問流民安置的事。”方興猜測著。
流民渡河南下,黃河上的幾個渡口,隔三五ri就要將過河的流民人數上報中書。而白馬縣這裡,更是天天要稟報開封府。白馬縣現在每天都能收到京城傳來的公文,而韓岡這幾天因為渡口初啟,就都在白馬渡坐鎮。也吩咐了下來,抵達縣中的文書都要立刻轉到白馬渡這邊來。
方興瞅了瞅黑黝黝一片、只能聽到嘩嘩流水聲的黃河,再望望黃河對岸的大堤上,一字排開十數里的火光,不由的感嘆起來:“若是滑州浮橋能重修就好了。”
舊時滑州黃河上設有浮橋,但屢屢因水漲而沖毀,如今不得不仍以船隻來擺渡。現在黃河出潼關後,也就是孟州河陽津,還有東面的開德府【澶州,今濮陽】處有浮橋。
王旁聽了,心中頓時一動:“浮橋?”
“嗯!”方興點了點頭,“有了浮橋,黃河上可就ri夜都能行人了。正好如今要驅用流民,工錢也不要太多,加之黃河水枯,建造浮橋也方便,更不虞洪水沖毀。”
王旁聽得連聲稱是,急忙問道:“此事玉昆怎麼說?”
方興搖搖頭,他也是剛剛才想到:“尚未與正言提及。”
“那還不快去說?!”王旁催促著,興建浮橋。
“正言。”方興在王旁的催促下,來到韓岡身側,就想跟他提及浮橋之事。卻不意發現正低頭看著手中信箋的韓岡,他神sè有些不對,“正言,出了何事?”
韓岡折起了信箋,搖頭嘆氣:“一灘爛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