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15),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學,故而跟韓岡走得甚近。曾經擔任過權知開封府,好象是因為斷錯了案子而不得不辭官。
兩府宰執們能同意他入西府,肯定不會一進來就要大展拳腳的xing子,多是如同薛向一樣,在許多事情上保持沉默,只管著自己的一攤。只是朝堂上不是養老的地方,蘇頌能不能頂替得了韓岡,那還要看他進了西府後的表現。
不論是什麼緣故,年紀輕輕就能身登兩府,總是有能力的,不可能只靠機緣或關係。眼下的呂惠卿、章惇、韓岡就是最好的例子,再往前,韓琦、寇準同樣都是明證。坐上宰執的時候越是年輕,能力當然就越強。蘇頌的年紀太大了,現在才被韓岡推薦上來,縱有才學,但治術肯定就不行了。肯定是比不上韓岡。
但看在韓岡的面子上,也只能忍耐下來。
第一件事,永興軍路提刑使司奏論呂惠卿之弟升卿不法事。
向皇后將奏章拿出來向宰輔們徵詢意見,然後蔡確就出來開始發表看法。
向皇后冷淡的聽著蔡確的‘意見’。心中無聊的甚至覺得可笑。
這是預定的計劃。
兩府中的職位並沒有任期的說法,但凡離開的宰輔,都是主動請辭。如果不主動,就設法讓他‘主動’。
郭逵好辦,暗示兩句,就會立刻遞上辭表。而呂惠卿就有些難辦,他在陝西是有功無罪。
所以就必須彈劾一下,否則就不方便將呂惠卿請出兩府。除非呂惠卿像王安石和韓岡一樣主動辭職,否則就只會是一封彈章開頭,設法讓其主動請辭。
沒有哪位官員是乾淨的,就是本身沒有問題,身邊的人一樣找得出來。看的只是需不需要。
如果有人事後為其叫屈,還有韓岡這個例子壓著陣腳。軍功、擁立、名望一個不少,照樣辭官,呂惠卿至少還差一點。
向皇后不在乎呂惠卿心裡怎麼想,只要不回來就行了。現在在她看來,但凡沒有經歷過內禪的宰輔,都不可深信。蘇頌是韓岡所薦,那還好一點,以jing明厲害著稱的呂惠卿就讓人放不下心了。
就比如王安石,之前還做平章的時候,向皇后都不敢違逆他。他的脾氣執拗起來,兩府都得向他低頭,韓岡幾次三番的想要讓張載入京,都是讓王安石給壓著。就連韓岡都贏不了他岳父,王安石所看重的呂惠卿又怎麼可能是簡單人物?
這個彈劾只是走過場,接下來就要看呂惠卿識趣不識趣了。
依照正常的程式,重臣辭官,不論是因為什麼理由,就算是犯了大錯,只要不是貶責,其進呈的辭表,天子都要駁回至少三次以上,才能批准。這是優待重臣的慣例。
最近一次例外的情況,還是英宗皇帝的時候,而物件是在仁宗立儲問題上開罪了英宗的蔡襄——仁宗晚年病危無子,朝臣紛紛上表請求立英宗為儲,只有蔡襄一人沒有上書。
越是想要表現出對辭職臣子的看重,就越要多否決幾次辭表。
呂惠卿真正要卸任,多半還要一兩個月時間。
從呂惠卿再想到韓岡。眼下以韓岡的情況,至少要半個多月的功夫。而以王安石的地位,至少還要比韓岡多拖兩天才是。
向皇后很想問一下能不能快一點。
國家大事有多少時間可以耽擱?那個什麼火器局,如果是跟板甲一樣有用,那肯定是國之重寶,當然要問韓岡。百官三軍的封賞,官員還好說,那等軍漢不是曾經統領過他們的韓岡,肯定壓制不住。遼國攻打高麗,這更是要徵詢一下韓岡的意見。
只是她擔心這麼問了,會讓韓岡成為眾矢之的,好像離了他,兩府就不做事了。就算關係最好的章惇心裡都不會痛快。
而且韓岡不來,該面對的是還是得面對。
高麗使者就要到京城了,但怎麼處置高麗,宰輔們最後還是決定等待高麗使者到了再做決定。而且還得看看高麗國能不能抵擋得住遼軍的進攻。也就是說,依然是再議。現在所做的,只是發文讓登州準備好船隻,以便可以隨時運送一批軍械過去。
沒人對高麗的安危太過在意。就算高麗被滅了,對大宋來說,也不過是遠在海外的事。需要做的,也就是花點錢,花點時間,從軍庫的最底層拿出些刀槍弓弩和甲冑,去支援高麗復國。少說也有一兩百萬的高麗人,哪裡可能那麼快就被遼國征服?以契丹人的德xing,就是再老實的農戶,都會給他們逼得走投無路。只要有人能揭竿而起,高麗肯定是處處烽火,有的是讓耶律乙辛頭疼的時候。
牽制遼國,這就是大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