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26),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確依然留在宮中,臨放衙時,他被皇后派來的中使給攔住了,說是皇后要見他。
蔡確欣然而往,只是他沒想到,擔任參知政事的曾布也被留了下來。
蔡確有些納悶。皇后想要說什麼保密話,或是私下裡徵詢意見,只要留下一人就夠了。同時留下兩名並不和睦的宰輔,讓蔡確想不透皇后到底要說什麼?
瞥了曾布一眼,蔡確心道:留下的人也太多了。
不過說起來,也是兩府的人太多了。等到呂惠卿和韓岡回來,人會顯得更多。
兩府已經都滿員,如同被塞滿的書箱,連一隻筆都放不進去了。
正常情況下,皇帝肯定要唆使御史臺為他分憂解難,可如今的皇后沒有這個手腕。
到時候,皇后有沒有清洗兩府、給人騰位子的魄力?這可難說得很。
章獻明肅劉後垂簾,曾下詔命重臣將家中子侄的名字呈上來,她將視情況重用。等名單一個個送上來後,劉皇后卻翻了臉。只要是上了名單的人,就一個不用。
不用宰輔私親,這當然是好事。可哪有這麼玩的?這一下可是把宰輔重臣都得罪慘了。
還有這一回,司馬光又是怎麼灰頭土臉的回洛陽的?
女人的心思不要猜。
蔡確有著切身體會,家中妻妾的心思都捉摸不透,皇后的心思怎麼猜得透?
但也不需要他去猜了,皇后開口便是要議論的話題:“和議已經定下,連來自各路的援軍都紛紛回返本鎮。說起來韓、呂兩樞密也都該讓他們回來了。”
用眼角餘光瞅瞅曾布,蔡確明白了,為什麼皇后留自己和曾佈下來。宰輔之中,堅持不讓呂、韓二人回京的,除了王安石以外,就是自己和曾布了。
王安石不想女婿回來倡議氣學、擾亂政局;蔡確只想擋住呂惠卿,免得他也升任宰相;而曾布則是韓岡、呂惠卿都想擋住。
曾布上前一步:“殿下,臣等只怕會遼人那邊多生波折。”
“當初王韶活捉了吐蕃人,官家連夜親筆草詔,要他回京。現在兩位樞密的功勞比王韶當年大得多了,你們卻說會傷了遼國的顏面,讓和議再生波折。”
蔡確低著頭。主持朝政半年多,原本生澀的皇后現在的確是不太容易糊弄了。
——只是不太容易。
曾布辯道:“鎮守三路的主帥不在,臣等更怕遼國又起異心。”
“那就先讓韓樞密回來。呂樞密去河東代替他,陝西交給郭逵。”
這個……皇后究竟是突發奇想,還是早有定計?
“但這對呂惠卿未免過苛,其恢復興靈之功,不在韓岡退敵之下。”曾布只稍稍一頓,立刻又找到了藉口:“如今迫於局勢,呂惠卿與韓岡不得不在外稍留,以安地方。兩人一為宣撫使、一為制置使,皆是非常之任,臨危而授。如今和議已定,若是將呂惠卿調任河東,又何來臨危之說?河東宣撫既不可授,難道任其為經略不成,這豈不是形同貶責?!且朝廷用人豈是兒戲,數ri一變,讓世人如何看待?”
屏風後的聲音斷了,似乎是向皇后給駁得說不出話來。
蔡確輕聲一嘆,也僅僅是不容易罷了。
現在他對呂、韓的態度,也只是拖一拖,拖個半年,人心定了,回來也容易打發出去。何況兩人在陝西,河東,要挑出錯來也簡單。
餅就這麼大,嘴多了兩張,每人分到的可就少了。
而且朝野內外都公認的,呂、韓皆是開國以來數得著的能吏。一旦他們進入中樞,參與朝政,除了王安石、章惇、薛向幾人,其他還不得都給擠到一邊站去?
王安石當年以一參知政事,讓兩相兩參都靠邊站,弄出來個生老病死苦的笑話來,韓岡和呂惠卿說不定也能做一做。
只是皇后要調回韓岡的心思越來越迫切,像曾布這樣硬攔著,究竟還能攔到何時?
蔡確看著曾布,搖了搖頭。曾布在政事堂中就是爹不親孃不愛,被王安石生生壓著,倒是變成了倔驢的脾氣。
他起身,向屏風後行了一禮:“殿下。臣有一言。”
“相公請講。”
關閉<廣告>
“呂惠卿功高,當授節以開府。而郭逵在河北,領軍ri久,不宜再留居大名,當遷。”
給呂惠卿一個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讓他去做běi jing留守。郭逵加個節度使去河東好了。至於韓岡,當然就可以回來了。
“此事再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