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14),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弟子難道不正是跟他們一樣?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從他這個小小宦官眼中,王、程兩位,看來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後輩晚生。
楊戩的眼中,官家也在沉思著,在蘇頌走後許久,他才又開始寫字:‘棋盤……’
楊戩會意,讓人去尋答案。
結果讓楊戩瞠目結舌,聰明的太子歪著腦袋迷糊了起來,而天子,則又是久久不動。
遠遠超過想象極限的數字。開始時僅僅是一粒兩粒麥子,在六十四倍……呃,六十四番之後,就變得龐大的難以相信。
楊戩心中明悟。
這同樣是勸誡。
鄉里的高利貸中常有倍利,逼死人命無數。楊戩幼年還沒進宮時家境貧寒,對此深有體會。
想一想,只要借一文錢,六十四年後,就會變成大宋幾百幾千年的稅入都抵不過的鉅額債務。
而正常借幾貫錢,也不要六十四年了,三五年就能逼死人命。
這又是在諷喻天子,該抑兼併,減民貸啊。這也是讓在宮闈內長大的太子知曉民間疾苦的唯一辦法了!
朝有賢良,家國之幸。
在崇敬和激動中,楊戩又看見趙頊在沙盤中划著:
‘明ri,招韓,經筵。’
韓岡的下一堂課,本應是放在兩天之後。
並不是趙傭的課程安排不合理,而是王安石、韓岡這樣的重臣,讓他們天天給太子上課根本不現實。至於程顥,因為另立道統的緣故,他來上課的次數,也被王安石壓著,不可能更多據說其中還有不得皇后認同的緣故。
大部分時間,教導太子的工作都是交給資善堂中的其他教師。從地位最高的王安石,到最下面的小黃門,在資善堂中任職的多達近百人。禮儀、shè術,甚至《論語》等經書的背誦抄寫都是另外有專人負責。在韓岡回來之前,算學課也是另外有人來上,趙傭這麼點大就學會了百以內的加減乘除,皇城中長大的宦官,其中允文允武者所在多有,也足見皇家教學的水平。
不過王安石、韓岡和程顥,終究是天子以詔書聘來的太子師。每天趙傭的課程中,都有一個重點科目,不是王安石,就是程顥,現在則又多了韓岡。
而現在趙頊所說的經筵,並不是給趙傭講課,卻是給身為天子的趙頊所開設。
文臣在經筵上講讀經史,借古喻今,
楊戩面現難sè,輕聲勸道:“官家,可你的身體?”
趙頊閉目不言,只敲了敲手指。楊戩低頭躬身:“奴婢知道了。”
……………………
韓岡此時早回到了家裡。
周南幫著更衣擦臉,雲娘端上茶,素心也端來了親手做的點心。
一切起居都有嬌妻美妾服侍,自自在在,清閒無比。
比起十幾天前,還在河東辛辛苦苦的ri子,不啻天壤雲泥。
到了傍晚的時候,被王安禮的夫人請去說話的王旖才趕回來,見到韓岡在書房裡靠在搖椅上自得其樂的看書,不禁笑道:“官人給太子上課可是辛苦了。”
“怎麼可能?”韓岡呵呵笑著,“辛苦的該是學生才是。”
王旖聞言臉sè一變,連聲問:“怎麼了?難道又是問那些刁鑽古怪的問題?還是讓太子去養蠶養蝌蚪做記錄?該不會是速算吧。”
在王旖眼中,韓岡是有前科的。
韓岡給兒女出的題目常常比雞兔同籠還刁鑽,河裡面兩個島,怎麼不重複走完連線島上和岸邊的七座橋,要是不能,又是為什麼?大人都做不來,他給小孩子做。
為了培養子女的觀察能力,讓老大老二去養蠶,自古男耕女織,拜馬頭娘該是女子才對。還抓了蝌蚪來,放在價值幾十貫的玻璃花瓶中養,本以為是青蛙,卻養出了蛤蟆,把滿心期待的女兒委屈的大哭一場。
在早一點的時候,剛學了加減法,就開始要求速算心算。從上到下一百題列出來,喝完茶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做完才有獎勵。
為了兒女的教育問題,王旖跟他吵了好幾次,但韓岡總是振振有詞,最後讓王旖說不出話來。
“怎麼會。”韓岡搖頭否認,“這第一次上課,是做給天子看的。怎麼可能跟自家兒女一樣。今天就是考了一下太子學到哪一步,剩下的就是出了三道題。”
“什麼題?”
韓岡抬眼,“還記得當初一加到一百的那道題。”
王旖當然記得。家裡的兒女都是死算才得到的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