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24),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說了抱歉了吧?”
按照韓岡的提議,現在都在每一期最後一頁刊登致歉宣告,對無法回信表示歉意。不能回信也許是現實,但人心必須要考慮到。
蘇頌也搖頭。一一回信的確不可能。他寫想勉勵那些有心格物卻不知從何入手的投稿者,但現實的情況不允許。
如今私信,絕大多數都是託人轉交。有的是拜託親友,還有的則是藉助穩定的來往於商業路線上商人來傳遞。朝廷的驛傳,雖說大臣們偶爾可以借用,但如此大數量的回信,就絕不可能。
而且投稿人來自天南海北,現在最遠的已經有隴西和福建的投稿,可以想見,在未來,嶺南、甚至甘涼的投稿也會有。不說數理化,就是將各地獨特的地理風貌記錄下來,便能登入《自然》之中的地理一科了。那樣的情況下怎麼給人回信?
韓岡自是知道《自然》的發行和收錄,需要一個遍佈全國的郵驛系統。但他沒想到會這麼快就需要了。原本他都做好了連著兩三年都沒有合格投稿的心理準備。但現在,情況比他預計的要樂觀很多,寄來的信件中,有價值的比例比預計的要高不少。估計兩三年之後,就得改為月刊,才能安排下版面了。
“如果要能借用朝廷的驛傳,辦理民間的郵政那就是好了。”韓岡決定先敲敲鼓,沒必要多拖了,“現成的驛站車馬,走慣了的路線,更有大量的人手。”
“不可能吧,朝廷怎麼可能會答應。不說干擾軍情遞送,就是花銷……”沈括說著說著就停了口,驚問韓岡:“要收錢的?!”
“當然要收錢。從東京送到交州是一個價,從東京送到南京則是另一個價。路程越遠,郵遞價格就越高。但不管路程遠近,朝廷的驛傳肯定要比民間託人帶信要快。”見沈括想要說話,韓岡又補充道,“我是說平均速度。”
民間都是順帶送信,不可能像驛傳一樣,目的就是送信,能一程程的送下去。有一些人會比朝廷的步遞要快,但更多的卻會更慢,而且是慢得多。
沈括皺著眉頭:“就算收錢,可驛站傳信也只能送到驛館。還是說送到官府,然後通知人去領?”
“當然不是。”韓岡解釋道,“路、州、縣、鄉都設專門的郵局,一層層的將信轉發下去,也一層層的將信收上來。就像是衙門一樣,鄉鎮、縣監、州郡,然後到路中,最後彙集到京裡。驛傳不正是這樣用嗎?”
“玉昆,說明白點。”蘇頌道,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擺出了洗耳恭聽的姿勢。
“如果韓岡在鞏州隴西縣的鄉里,有信要寄到同一州的寧遠縣。可將信送到鄉中的郵局,如數付了錢。然後當天鄉中的郵局就將信送到縣中郵局,縣中的郵局再送到州治的上級郵局,在那裡進行分揀。確定是本州的寧遠縣,然後就是讓負責這條線的人送下去,傳到寧遠縣中。”
“下面呢?怎麼送?”蘇頌追問道。
“具體到城中,就要先做好準備。必須每一家每一戶都要有個門牌號。廂、坊、街巷,然後是街巷中的第幾戶人家。比如存中府上,正門開在宣化坊北亭巷中,所以便開封府舊城右軍第一廂宣化坊北亭巷一號……從東頭數第一家嘛。”韓岡衝沈括笑了笑,繼續對蘇頌道,“只要知道了門牌號,這樣本城的郵局,就能順利的將信投遞到府上。”
“如果是本路寄信就在路中多一重轉送。如果是隔著好幾路,那就是從京城轉送了。是不是這樣的?”蘇頌說著,問韓岡。
韓岡點頭,“其實東南、河北,中原,西南、這樣的大區域,都要設一個轉運的中心。免得兩浙送江東的信,要到京城走一遭。”
“鄉間呢?”蘇頌又問道。
“郵送不可能到村中。但每個村子都可以在鄉里或鎮上的郵局設個專屬的郵箱,存放本村的郵件。等村裡有人到鄉中、鎮上的時候,順便就能帶回去了。郵箱可以安鎖,郵局和那個村子各拿一把,免得給外人偷拿走。”
“能到鄉鎮就不錯了。的確用不著到村裡。”
蘇頌閉起眼睛,在頭腦中過了一遍。很快就點起了頭。有已經成型的驛傳系統在,將民間的郵政納入進來,還是很容易的。一個達到鄉、鎮一級的郵遞系統,這對國家的意義可想而知。
jing彩推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