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20),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括雖說是翰林學士,但沒有與軍器監有關的職司,現在根本接觸不到最新式的武器,只能看著韓岡畫出來的圖樣。軍器監的管理還是比較正規化的。韓岡並不想為沈括破例,也不打算讓沈括參與進來。韓岡希望沈括做的,是天文曆法,這是沈括擅長的領域。
而李信不一樣。樞密院已經準備新設一軍,暫調三個指揮過來,裝備上火炮,專門用來實驗新的戰術。守衛即將搬出城外的火器局分部,也同時由這一新軍負責。而統領這一軍的,內定的便是李信。
韓岡指著炮對李信說著:“別看這虎蹲炮小,二三十步內,這樣的一門炮,至少當得起十張弩了。而且火炮跟弩不一樣,給弩上弦要耗氣力,有上弦機才好點,但也只有守城時才能用上。火炮呢?”
韓岡拿起定裝的火藥包顛了顛,還不到一斤重。
李信明白韓岡的意思,只要冷卻解決,火炮連續發shè不是問題。不像強弩,連續上弦誰也吃不住,萬一箭陣給衝散了,連跑路的力氣都不剩了,而用火炮,能剩下不少。
韓岡丟下火藥包,比了個手勢,火器局計程車兵便上來試shè火炮。
四門試做的虎蹲炮並排放置,炮聲連環,將鉛彈發shè到,二十步外,一排橫列放置的鐵甲,在彈雨中被打得支離破碎。就是最結實的前胸部位,也是一個個凹陷破口。
火炮shè擊的頻率,剛開始時與神臂弓發shè相當,之後就穩定維持著,不像弩弓急shè過後,速度就不得不慢下來。清膛、裝藥、上彈、點火,熟練了之後,三四人cāo作一門虎蹲炮很輕鬆。
李信沉默的點著頭,火炮的好處他看得出來。只是他一向不喜歡多說話,如今更是沉默寡言。
“只要表哥你能將兵練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將練兵紀要做好,編出火炮的cāo典來。炮兵該如何練,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要窮究到清膛、澆水、保養這樣的細節,每一步都要寫明白。這都是表哥你的課題。一旦《炮兵cāo典》完成,後人可以根據cāo典來訓練炮兵,不必自己琢磨研究了。”韓岡嘆了一聲,“這件事,別人都做不到,也就表哥你可以。《易州會戰本末》寫得很好,小弟拿著給章子厚樞密看了,他也說表哥你寫的很好。”
“只是敗軍之將想知道怎麼輸的。”李信慢慢的說道。
“這樣的理由已經足夠充分了。”韓岡正容道,“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總結得失,下次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韓岡喜歡寫作戰記錄,也督促著李信、王舜臣和趙隆去寫。在河東的時候,甚至讓手下的武將都要寫營中ri志。會戰每到一個階段,都會召集眾將依照記錄和ri志,討論之前作戰得失。
對於這樣的苦差事,王舜臣每次都是叫苦連天,但趙隆和李信都會老老實實的做好。尤其是李信,寫作戰記錄、行軍ri志,就是平常的練兵也會做記錄,而且都是自己親自動筆,從最早滿篇狗.爬的白字,到現在一筆流暢的行草,整整過去了十年。在這十年中,李信寫下的文字早已超過百萬。以李信現在的文化水平,要不是他對詩賦沒任何興趣,早就會被鼓吹為一名儒將了。
李信默然點頭,比過去還要沉默。易州之敗,給了他太大的打擊,一方面是因為領軍慘敗,而另一方面,手臂上的傷勢,更是毀了他名震天下的擲矛之術。
韓岡看在眼裡,想了一下,道:“不知道表哥你想沒想過,小弟為什麼設火器局,而不是火炮局?”
“還有其他火器?”李信剎那間便反應過來。
“沒錯。”韓岡點頭,“火器不僅僅是取代霹靂砲和八牛弩的火炮,ri後還會有拿在手中的火器,取代弓弩和長槍。現在雖還沒有造出來,不過也不會太久了。到時候,舊ri戰法全得作廢,必須重新編練新軍。表哥你現在開始,ri後也不可能選他人來統領。”
“啊!”李信驚訝的望著他的表弟,這件事他從來沒聽過。
韓岡笑道:“這些話,小弟從來沒有對外人說過。表哥切勿外傳,心裡明白就是了。”
“要多久?”李信追問著。
韓岡想了想,道:“十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