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狂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家郭氏(五),傾漢,月下狂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娶甄姜、甄脫二女……好吧,他這邊剛露出點意思,甄家巴不得把整個甄家的女子全嫁過來,根本就不用他去想去說什麼,說到底,在這方面,他是個很笨的男人。眼下也是如此,在郭繯答應他之後,他只是摟著郭繯,保持沉默。

“王允那裡……”溫存了半晌,郭繯還是有點擔心。

她知道,韓非已猜到了她所嫁的就是王允。

韓非一笑:“放心吧,只要你消失一段時間,萬事皆定。看著吧,用不了許久,王允就會死了,他,是活不過明年的!”

歷史記載,王允在公元192年就死了,也就是明年。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春天,天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連續下了兩個多月的雨。王允和士孫瑞、楊瓚等人借登臺祭祀乞神降雨之機,緊急商議謀殺董卓的行動方案。士孫瑞嚴肅地對他們說:“自從去年歲末以來,太陽陰晦不照,淫雨連綿不斷。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應該有個盡頭。現在我們時機已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機,先發制人。恐怕以後後患無窮啊!請你們認真考慮考慮。”王允很贊同士孫瑞的意見,決定伺機儘早行動,以圖董卓。可是,董卓爪牙密佈,戒備森嚴,而且他本人力大無比,兇殘毒辣。如果不採取萬全之策,一旦失手,恐怕後果難以設想。王允提議。可以安插內應,裡應外合,殺他個措手不及。王允獲悉董卓與他的心腹呂布之間存在很深的矛盾,便秘密召見呂布。正好呂布也有反董卓之意。於是。王允便把誅殺董卓的計劃全部告訴呂布。並委他作內應。起初,呂布礙於自己是董卓的義子,不便在內部親自下手。王允對呂布說:“你姓呂,奸賊姓董,父子只是名義上的,並非骨肉親情,況且董卓現在已是眾叛親離,你難道還認賊作父嗎?你當他為父親。平時他待你是兒子嗎?”呂布與董卓愛妾私通,怕董卓發現報復。於是便答應下來。

這年四月,正當王允等人準備採取行動的時候,正逢天子大病初癒。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事前,呂布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當董卓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潛伏在門後的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董卓在絕望中被呂布所殺,並且株連三族。

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董卓禍國殃民的行徑,激起了天下人們的極度痛恨,剷除董卓,不僅順應時代潮流,而且合乎天下民心。它的意義不僅僅只在於謀殺董卓一名國奸臣,而且還深刻影響著東漢末年的歷史程序。司徒王允,用自己對朝廷的赤誠和一身正氣贏得了剷除董卓鬥爭的勝利和世人的稱讚。

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於是,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他便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每當群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權宜之計,而是正襟危坐,面無和悅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蔡邕曾是董卓的舊臣,當聽到董卓被殺的訊息時,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當時,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臉色大變,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嘆息。王允勃然大怒,嚴厲指責蔡邕:“董卓是國家的罪人,禍國殃民的罪行不可饒恕,你身為天子臣民,應該從大局考慮,從國家出發,共同聲討國賊,不想你念及他對你的一點私人恩惠,竟然為他感到痛惜,這難道不是與董卓同一鼻孔出氣嗎?”說完,便不容分辯,立即將蔡邕押至廷尉處問罪。蔡邕有口難辯,但作為文學家和史官,他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繼續寫成漢史,便陳辭謝罪,自己願意承受刺劍削足的酷刑以保全餘生。士大夫們都十分同情憐憫蔡邕的遭遇,設法營救蔡邕,可毫無結果,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替蔡邕說情:“伯喈(蔡邕字)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別是對本朝故事瞭解頗多,應當給他機會,讓他繼續寫成史書;況且伯喈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眾望,不服人心吧!”王允根本不聽勸告,反駁馬日磾說:“先前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成謗書,流傳後世,現在國事衰敗,社會上缺乏時代精神,不能讓蔡邕像司馬遷那樣,毀謗和誣衊幼小的天子,因為這既對神聖的道德教化毫無益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