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異女情深,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明白了。我會去問問的。”
馮迦陵沒有將馮聰與康王的關係說予他們知道,並不是防著他們,只是覺得不太適宜。不知怎地,她想起那日康王為難的神色,覺得似乎該為他保守些隱私……
這會,康王也被皇上宣召進宮,正在永安殿旁的偏殿中,與“徵北將軍”平西王源賀、“司徒”平原王步六孤麗、“上公”遼西王拓拔常英、“太尉”漁陽王尉遲眷、“中書令”高允等人一同共商國是。
再過兩天,皇上便要展開例行性的卻霜之旅,一些朝中大事必須先行決斷,並交代出巡期間的政務代理。
當今皇上雖然年少,但卻英雄出少年。雖然在他即位時,北魏王室政爭頻繁,然而他卻能在反掌間除去數個位高權重又心懷貳心的王孫大臣,很快地將局勢安定下來;因此頗受到底下這些年長輔國重臣的尊敬與由衷臣服。
這些輔國大臣大多武人出身,官拜將軍,只有中書令高允是不折不扣的文官出身。
早年,他因為博學廣識而被太宰崔浩拔擢為中書侍郎兼領著作郎,負責立法與國史編纂的工作,後來更受命教授景穆太子(即當今皇上之父)儒家諸經典。
不論在朝在野,高允都是個極受敬重的大儒要臣。向來,皇上若是出巡,必定宣召高允一同共商國是。高允以正三品官階,竟能與正一品之親王貴族一同處理國是,而不引起非議,足見他為人處事風範極為穩健。
在康王尚未封王之前,他一向不熱中於參與國事。但是當他的皇已封他京兆王,並賜位侍中、徵南大將軍、長安鎮都大將等官職時,他知道兄長的用意——他得進殿堂來輔助朝綱。於是這次皇上的出巡,他自然是逃不了責任。
此時,諸重臣都聚精會神地聆聽皇上的安排與吩咐,但康王卻怎麼也靜不下心來。
“康王,你身體不適麼?”皇上也察覺到他神色不寧,遂開口問道。
“多謝皇上關愛,臣弟並無不適;只是有些分神,請皇上恕罪!”
“嗯,你頭一次參與國事會商,難免在政務方面不熟悉,要多加用心。”皇上嚴肅正色地說著,並轉向高允道:“令公,你於政務方面的經驗豐富,康王就有勞你多加費心了。”
高允拱手對皇上深深一揖,表示遵從。幾個人又詳加討論一晌後才告一段落,各自退下。
康王與高允並肩步出永安殿。
高允望著這個年歲與高思相差無幾的年輕王爺,他看起來眉頭深鎖,似乎十分煩惱,於是便關懷說道:
“王爺,若您覺得生活憂悶無以排解,不如到老臣家中走走,與老臣家中的年輕子弟們一敘。大家都是年輕人,聚在一起說說笑、下下圍棋,或是清議國是一番皆可。不知您意下如何?”
“多謝令公厚意!小王必定到府上拜會。”
因為高允曾經教過他父親,所以他們諸兄弟都對高允多了一番親切與敬意,而尊稱他一聲“令公”。
“那下官就隨時恭迎王爺蒞臨!”
高允捻鬚大笑。
高允由衷地欣賞這個年輕王爺。雖然他還太年輕,不比其皇兄英氣勃發;但是雙眼深邃文雅,看得出是個受過良好教養,並且飽讀詩書的孩子。比起平城內眾多不學無術、不事生產的王孫公子,真可謂雲泥之別。
第四章
三日後,馮迦陵如期來到了康王府。
此刻她正站在王府門樓外,請人進去通報。
大屋裡面出來一位中年人,他自稱是王府裡的總管,姓崔。
“王爺出府去了,敢問姑娘貴姓?”
“敝姓馮。請問崔總管,王爺何時回府?”
“這位姑娘,老崔只是個下人,哪裡會知道主子的事呢?這麼吧!你留個信讓老崔替你轉交給王爺。”
馮迦陵看得出來這崔總管心裡的訕笑。雖然他滿臉笑容,但是那眼神卻顯出輕蔑之意。
這不是傳言口中的妖女麼?看起來果然低賤,比不上我族女子尊貴!
他不住打量這位姑娘,心想,王爺外出之際並未交代有人來訪。她來訪想必不是什麼好事,應該快快打發她離去。
“我們家小姐跟王爺已經約好了”身旁的小月忍不住插嘴。
“小月,別說了!”馮迦陵制止她。
“可是……”小月還不死心。
馮迦陵搖了搖頭。她看著崔總管和氣而虛偽的敷衍微笑,心裡知道他是不會讓自己進王府去的。
“感謝崔總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