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部分,後漢書,熱帶雨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Ua**河內郡***
高帝置。雒陽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戶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 Ub**懷**有隰城。'一'**河陽**'二'有湛城。**軹**'三'有原鄉。'四'有湨梁。'五'**波**有絺城。'六'**沁水**'七'**野王**有太行山。'八'有射犬聚。'九'有邘城。'一0'**溫**蘇子所都。濟水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絕。'一一'**州***
*平睪**有邢丘,故邢國,周公子所封。'一二'有李城。'一三'**山陽**邑。有雍城。'一四'有蔡城。'一五'**武德***
*獲嘉**侯國。**修武**故南陽,秦始皇更名。有南陽城,'一六'陽樊﹑攢茅田。'一七'有小修武聚。'一八'有隤城。'一九'**共**本國。淇水出。'二0'有泛亭。
'二一'**汲**'二二'**朝歌**'二三'紂所都居,'二四'南有牧野,'二五'北有邶國,南有寧鄉。'二六'**蕩陰**有羑里城。'二七'**林慮**故隆慮,殤帝改。
有鐵。'二八'
注'一'左傳曰王取鄭隰城,杜預曰在縣西南。傳又曰卻至與周爭鄇田,杜預曰縣西南有鄇人亭。
注'二'左傳曰王與鄭盟,杜預曰縣南孟津。
注'三'左傳曰王以蘇忿生田向與鄭,杜預曰縣西北地名向上。
注'四'左傳曰王與鄭原,杜預曰沁水西北有原城。
注'五'左傳曰襄十六年諸侯會湨梁。
注'六'左傳曰王與鄭絺,杜預曰在野王縣西南。
注'七'山海經曰沁水出井陘東。
注'八'山海經曰:“其上有金玉,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麋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驒還。”酈食其說曰“杜太行之道”,韋昭曰在縣北。
注'九'世祖破青犢也。
注'一0'史記曰紂以文王﹑九侯﹑鄂侯為三公,徐廣曰“鄂”一作“邘”。武王子封在縣西北。
注'一一'皇覽曰:“縣郭東濟水南有□公頉。”
注'一二'臣瓚曰:“丘名也,非國,在襄國西。”
注'一三'史記曰邯鄲李同漤秦兵,趙封其父李侯,徐廣曰即此城。
注'一四'杜預曰古雍國,在縣西。
注'一五'蔡叔邑此,猶鄭管城之類乎?
注'一六'左傳僖四年晉文公圍南陽。史記曰:“白起攻韓南陽,太行道絕之。”
山海經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修武縣北黑山亦出清水。”
注'一七'服虔曰:“樊仲山之所居,故名陽樊。”杜預曰縣西北有*(緓)**'攢'*城。左傳曰定元年魏獻子田大陸,杜預曰西北吳澤也。
注'一八'春秋曰寧。史記曰高祖得韓信軍小修武,晉灼曰在城東。
注'一九'左傳隱十一年“以隤與鄭”。
注'二0'前志注曰水出北山。博物記曰:“有奧水,流入淇水,有綠竹草。”
注'二一'凡伯邑。
注'二二'晉地道記曰有銅關。
注'二三'有鹿腹山。
注'二四'帝王世記曰紂糟丘﹑酒池﹑肉林在城西。前書注曰鹿臺在城中。
注'二五'去縣十七里。
注'二六'史記旡忌說魏安僖王曰“通韓上黨於共寧”,徐廣曰有寧鄉。左傳曰襄二十三年“救晉,次雍榆”,杜預曰縣東有雍城是也。
注'二七'韋昭曰:“羑音酉。文王所拘處。”
注'二八'徐廣曰:“洹水所出。蘇秦合諸侯盟處。”班叔皮遊居賦亦曰“漱餘馬乎洹泉,嗟西伯於牖城”。
Ua**河東郡***
秦置,雒陽西北五百里。*'一'二十城,戶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萬八百三。
注'一'博物記曰:“有山澤近鹽。沃土之民不才,漢興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絕也。”
Ub**安邑**'一'有鐵,有鹽池。'二'**楊**有高梁亭。'三'**平陽**侯國。'四'
有鐵。堯都此。'五'**臨汾**'六'有董亭。'七'**汾陰**'八'有介山。'九'**蒲膎**有雷首山。'一0'有沙丘亭。'一一'**大陽**有吳山,上有虞城,'一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