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之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諸侯的好處,漢末帝國時代,狂妄之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的勢力,從底蘊上就不是門閥聯盟的對手。難得如今格局已經明瞭,荀氏最好靠向袁閥,或者幫助下發展起來。
一方是以荀彧荀攸叔侄的贊成派,言明劉銘不管血統如何,都是大漢公認的漢縣侯,漢室宗親!他以後不管發展出什麼勢力,天下依然是大漢的天下,就如同漢光武皇帝復興漢室一般。若是大漢落入門閥的手中,且不說荀氏可以在這次動亂之中獲得什麼好處,然大漢既然已經毀滅,那麼他們這些讀了那麼多年忠貞報國,為國效力的文人,又將如何自處?這,完全對不起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忠義啊!
說到底,還是家族利益至上,還是忠義國體之上的辯論。
於是,荀氏當家的荀緄,其實也是荀彧的老爹發出了最終通牒。說穿了,核心概念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荀攸以黃門郎的身份,繼續在洛陽任職,觀察劉協和董卓;荀諶北上冀州,想辦法讓袁紹入主,透過這個方法讓荀氏搭上門閥的列車;最後荀彧北上,考核劉銘的品格和實力,若有這個資格,則留在幽州輔佐。荀氏的其他族人,也會四散而仕,只是出仕的重點,偏向於袁閥和劉銘二人。
自此,不僅僅是荀氏,不少依然在觀風的世家,也都陸續排出了家族子弟。
誰都看得出來,這天下最大的潛力股就是袁閥;然而異軍突起,已然奪得幽州全境的劉銘,也是難得的大黑馬,值得適當投資。
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洛陽諸公依然在董卓的淫威下戰戰兢兢;袁紹在渤海招兵買馬,卻不知道有何打算。有趣的是渤海就橫在劉銘南下的必經之路上,董卓的任命剛好限制了劉銘南下的步伐……
好處就是,這三個月裡,招賢館來了不少的賢才。他們不少都是一縣之才,少數管理一郡也不成問題。歷史之中為何默默無聞,劉銘也不太明白。
一番甄選,劉銘才知道,這批不少都是旁支庶出的子弟,是各大世家的探路石。有趣的是,不少還直接來自門閥聯盟。是的,他們就是那種犧牲了也無所謂的存在,他們的出仕,只是為了讓向劉銘表達家族的一些善意,同時也為了避免家族單一押寶的風險。
這批家族子弟,劉銘都安排他們在遼東那邊的荒涼之地上任。
得知劉銘的安排,六成以上的賢才偷偷離開了幽州。
“連吃苦都做不到的傢伙,養著也不過是浪費糧食……”劉銘聽到彙報之後,不屑的說了句。
實際上就遼東那邊的黑土地問題,劉銘已經找人收集了不少資料。他麾下的文武大臣是瞭解的,只要那裡開發好,未必比中原差多少。只可惜,大家只看到了那裡的荒涼,看不到那裡的潛力。進一步說,就是大家都習慣了當守成者,而不敢擔當開拓者。
到了最後,只有五人願意在遼東那邊擔任縣令。
一為京兆杜陵人杜畿,字伯侯。經過初步考核,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刺史之才!實際上按照歷史來看,這位也是曹操麾下數得上的內政人才。
一為陳留平丘人毛玠,字孝先。經過初步考核,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允文允武忠直之才,可堪大用。
一為山陽昌邑人滿寵,字伯寧。經過初步考核,賈詡給予的評價是文武全才,果敢善守,一方牧守之才!
一為潁川長社人鍾繇,字元常。經過初步考核,賈詡給予的評價是聰慧過人,博學多才治政能人。
一為潁川潁陰人荀彧,字文若。經過初步考核,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張良蕭何之才’。是的,就那麼六個字就足夠說明這位的強大能力。
情報匯總到劉銘這邊,倒是輪到他犯難了,這批可都是魏國日後的重臣,放他們到荒涼的東北,他倒是捨不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