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尋找失去的快樂,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任何人理解與認可。這就是心理學家們常說的那句話:“你的心就是你的世界”,也是佛陀說過的“萬法唯心造”。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家庭關係塑造人緣(4)

真正想深入親子教育,最好學一點佛法和心理學,前者讓你深入人性,後者讓你有的放矢。這就像一個人生座標:橫向是心理學,縱向是佛法。如果不深入自己的本性去了解自己(自修),那麼就算你學了再多的理論,或心理學,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可如果你偏空,只修自己而不去落實所學,不結合實踐,不與現代流行的心理學結合,那最好到寺院裡剔度出家。因此,智慧的家長要成為菩薩,既覺悟,又要有情。覺悟就是明瞭本性,有情就是結合實際。

當你真正瞭解自己,也才會瞭解別人,如果你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自然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此時最需要什麼,也自然會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放下自己固有的經驗和偏執。再運用現代心理學知識去操作,那麼你的孩子又怎麼可能不強呢?!

我常常看到在小區裡玩耍的孩子,當他們相互追逐時偶爾會摔倒,於是,一群長輩就會蜂擁而至,這個扶,那個拍,這個哄,那個抱,好象摔倒對於孩子來說是件天大的事。當然,這個孩子會哭,而且顯得很委屈。可正像亞當和夏娃一樣,在那個年齡裡,孩子的頭腦裡並不具備是非好壞,摔倒對他而言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對於那些大人們,在他們的觀念裡,摔倒是不好的,是要疼的,是會髒的,是會吃虧的……這些教條會讓他們不假思索地去協助孩子,其實是在傳遞一種自己的經驗資訊,用行為和情緒告訴孩子摔倒的後果。這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社會化傳遞,孩子所感受到的,從大人那裡學到的所有經驗,都會成為這個孩子未來生活模式的指南針,於是他知道:原來摔倒是不好的,是需要別人攙扶的,靠自己是無權站起來的……這個經驗被他記憶在潛意識深處,一旦遇到同樣的經歷,比如在上學時與小朋友們發生肢體衝突,誰把誰推倒或摔倒,那個最先站起來的人就是優勝者,相反,那個摔倒的人就是失敗者,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這極容易使這個孩子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為了避免摔倒,便不再與同學接觸,甚至導致厭學:為了避免失敗(摔倒),他寧願不去與同學競爭,比如在分數上一較高下。

進而長大後,也許沒有人再和他打鬥,男人之間的角力變為職場之間的較量,而如果他在競爭中失敗,或在戀愛中失意,那個童年摔倒的經驗會不自覺地影響到他,於是,他的第一反應仍然是有人來扶他,有人來安慰他,有人來抬舉他,如果他得不到相應的經驗,便極有可能一敗塗地、一蹶不振,或表現為對環境發作,旨在強調周圍人的關注(大人的協助)。總之,他自己無法站起來,因為他的這項本能已經在童年時代被別的經驗取代,他只知道,摔倒是不好的,也必須由別人來扶,自己才可以站起來。

在本我向超我的各項轉化中,許多家長往往表現出一種粗糙的本能反應,或打罵或溺愛,無形中阻斷了孩子與自然的接觸,扼殺了孩子的自主性。然而,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在社會生活中如果出現了種種在大人看來是不成功、沒出息或無能的行為結果,家長們又會反過來教訓子女,把責任推諉給孩子本身,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因此我告訴那些家長,將來的社會可不是動物園和馬戲團,在動物園和馬戲團中,動物們是可以失去本能的,正如你們在舊有的單位裡吃著大鍋飯,可以不去考慮什麼獨立自主和創業冒險,只要穩妥地滿足領導需要的社會化狀態,就可以安安全全地生存。可將來的社會絕不是這樣,它更像是一個原始森林,在那裡,既充滿了天敵又具備各種機遇,殘酷的競爭環境要求每一個生命個體必須保持自強、自立。如果你無能力對抗天敵,那麼你只能成為獅、狼、虎、豹的獵物,更不可能成為王者。因此,今天的教育,就必須為後天的競爭環境做好準備,在照本宣科完成學業的同時,更主要的是保留孩子的本性,事實證明,孩子的本性被保留下來的越多,他將來的勝算也就越大,而一紙學歷根本無法為他將來的成功負責。

保留本性需要智慧的引導,正如家長在琢玉時的心態。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去向獅子學習。動物世界中常常會有這樣的場面:一頭母獅帶領著幾隻幼獅散步,幼獅們任意地相互*、摸爬滾打,母獅只是在一旁守望,提防天敵來犯,它對孩子們絕對不做任何干涉,只是在安全範圍內給予關注和陪伴。它不像我們人類的家長會指責孩子之間的互動,因為它知道,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