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部分,名門,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府,不值一談。”張煥連忙笑著將裴佑請進來坐下,隨即兩名丫鬟進來,奉上了熱騰騰的香茶,裴佑呷了一口熱茶,又笑道:“你可別小看這個府邸,它可是位於長安的九五之位上,當年張就因為它可沒有少受人彈劾,連裴相現在地府邸,也就是當年楊國宗的府邸,也不得不向南移了不少位置,太后卻把它賞給了你,如此恩典,你可要記住了。”
張煥恍然,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我才疏學淺,這些都不知道,難怪太后總問我住得如何?原來這座宅子竟有這麼深的背景。”
裴佑搖了搖頭,淡淡一笑道:“其實你也不是什麼才疏學淺,當年你在太原北都書院求學時,我聽說可是年年第一,只可惜崔慶功之子冒功一案讓你沒有機會參加科舉,真正的才疏學淺者應該是你彈劾地科舉作弊者裴明典才對。”
三言兩語裴佑便繞到了正題上,兩人都沉默了,房間裡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良久,張煥笑了笑道:“裴二叔可是希望我撤回彈劾?”
“不!不!不!你誤會我的意思了。”裴佑連聲否認,他鄭重地對張煥道:“我這次來是受你岳父,也就是裴相國地委託和你談一談此事,另外,我個人也希望你與裴相之間公事歸公事、私情歸私情,千萬別因政見不合傷了翁婿之情。”
“好!”張煥點了點頭,爽快地說道:“我也不喜歡繞彎子,那裴相國在這件事上是什麼態度,請裴二叔明言!”
裴佑沉吟一下,便道:“裴明典科舉作弊是真,但裴伊和此事確實沒有關係,當時地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元載,是他點了裴明典的進士,應負有失察之責,相國的初步意見是革去裴明典靈臺郎一職,永不再用,元載負失察之責,貶為九江郡司馬,不知賢侄以為如何?”
張煥不禁暗暗冷笑一聲,事情果然如他所料,裴俊舍卒保帥,巧妙地將矛盾轉移了,雖然結果有點委屈元載,將來有機會再用他吧,關鍵是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他也不希望將事情鬧大,張煥微微一笑道:“難得裴相國不徇私情,我完全同意他的決策。”
裴明典作弊案只不過是張、裴之爭的引子罷了,所以,張煥地態度完全在裴佑地意料之中。他來找張煥也並非真是為了談此事,既然雙方都心知肚明,裴佑地話便慢慢地向今天地主題靠攏了。
“現在朝中的亂局許多人都說是裴相架空中書省導致,其實不然,主要是稅賦銳減、民生凋敝所致,大的不提,就拿長安米價來說,鬥米二百八十錢,可前年才是鬥米六十錢。翻了近五翻,長安百姓苦不堪言,但要溯其根源,首先就是崔家之變,導致崔慶功南下佔據江淮,阻礙了江淮錢糧入京;其次是蜀中朱長期推行暴政,致使蜀中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大量難民逃入關中,增加朝廷負擔,另一方面也使朝廷失去了蜀中的稅賦之源;雖然賢侄已將朱趕出巴蜀。令朝中上下鼓舞,但要恢復從前景況,尚須時日啊!”
想到朝廷的窘況,做了多年戶部侍郎的裴佑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道:“雖然太倉內還有一點存米。但最多也只能撐到明年一月中旬,此後恰逢青黃不接,那時真的不知該怎麼辦了。賢侄說說看。哪裡還有糧食可供濟長安?”
裴佑的意思張煥明白,無非就是希望他拿出糧食來,張煥卻裝糊塗地笑道:“那朝廷為何不從河東調糧?或者從中原和襄陽一帶調糧呢?”
裴佑目光黯然,他搖了搖頭道:“賢侄有所不知,這三年河北年年大旱,河東地糧食都調到河北救濟去了,可禍不單行。今年河東也遭遇了旱災。三個月未下一滴雨,在六月時河東最富庶的十七個郡又爆發了蝗災。損失慘重,不說接濟河北,連自身也難保了;中原被李懷光所佔,他名義上服從朝廷,實際上也和崔慶功、朱一樣,割據一方,不僅不交錢糧,還要問朝廷伸手;至於襄陽那邊,有個李希烈橫行一方,王昂也是無可奈何。”
說到這裡,憂心忡忡的裴佑再也無心和張煥打啞謎了,他焦急地說道:“現在舉國上下,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隴右了,隴右歷來富庶,賢侄又治理有方,這幾年年年大熟,聽說官庫存糧已近千萬石,裴相國希望賢侄能替朝廷分憂一二,不僅百官感激,長安的百萬民眾也會牢記隴右張使君的恩德。”
裴佑的高帽似乎沒有起什麼作用,只見張煥眉頭一皺道:“這些年隴右是存了一點糧食不錯,但上月在蜀中賑民就用去了二百萬石,還要西征河西,得保證軍糧,還有常平倉儲糧,說起來那點糧食也僅僅是正好,實在沒有多餘糧食,張煥恐怕愛莫能助了。”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個條件問題,此時張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