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部分,名門,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太子,所以老臣想請太后下旨,先立太子。”
張太后接過奏摺,她略略一翻,卻在奏摺的最後,發現寫了一行小小的字:‘建議立原慶王李琮之孫李邈為太子。’
張太后心中突地一跳,‘李邈’,她記得那似乎只是一個才剛剛三歲的孩子。
五月中,大唐天子被圍困於西受降城,為防止大唐內部紛爭,太后下旨,宣佈此時為非常時期,無限期推延三品以上官員的人事變動,號召百官精誠團結、共渡難關,大義之下,五年一次的換相事宜便被無限期地擱置了。
與此同時,回紇登利可汗的使者也來到長安,要求大唐割讓鳳翔以西的土地換取對大唐皇帝圍困的解除。
這個無理的要求激起了大唐臣民的憤慨,大唐內閣當即拒絕,重立新君的呼聲終於佔據了上風,就在這時,太后再一次下旨,立原慶王李琮之孫李邈為太子,但這一決定卻遭到了以左相裴俊為首的近百名重臣的強烈反對。
第六十八章 射胡月(一)
三千騎兵馬不停蹄地在星夜中疾馳飛奔,黑咕隆咚的世界從他們眼前飛掠而過,風呼呼地在耳畔轟響,當又一天晨曦初露,當張煥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時,他們已經深入回紇境內三千餘里。
行軍的速度漸漸放緩,前方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寬闊而平靜的河面宛如一條金色玉帶,蜿蜒向北流去,在河的盡頭,一輪初升的朝陽正冉冉升起。
一名嚮導指向西方的隱隱山巒道:“將軍,這裡是獨樂河的上游,從這裡向正西再行三百里便是回紇都城翰耳朵八里。”
從代郡走直線到回紇都城約二千四百里,但張煥為避開回紇巡哨,特地繞道雲州郡,周旋了一個大弧線到此,已經行了四千餘里。
嚮導是代郡的一名商人,姓高,他常年往來於回紇和大唐之間,對沿途情況極為熟悉,也正因為他的指引,三千唐軍一路都能尋找到一些補給點,保證了高強度的行軍。
“現在是五月,再加上要避兵災,回紇牧民們大多去了牧草更豐美的小海(今貝加爾湖),不過從這裡往西就是回紇的核心地區,有不少遊哨巡防,將軍要萬分當心才是。”
“多謝高先生指路,此去回紇都城,還有許多麻煩高先生的地方,事成之後,我一定會重謝先生。”
張煥一指河邊遂下令道:“大家就地歇息兩個時辰。”
三千騎兵各自散開,一部分到周圍擔任警戒,而其他人則紛紛牽馬來到河邊飲水歇息,河邊頓時熱鬧起來,有的人忙著給馬匹梳理,有的人則取出乾糧就著甘甜的河水大嚼,張煥也跳下馬來到河邊找一塊空地坐下,兩個親衛跑去打來了幾杯水。
張煥伸了個懶腰,他隨手從背囊裡取出一個幹饃,咬了一口,又‘咕嘟!咕嘟!’連喝幾大口水,河水冰涼透骨,爽得張煥長長地吐了口氣。
“呵呵!張郎將真是不怕冷,我喝一口連腸子都差點凍住了。”
張煥的副將劉元慶笑著大步走來,他從軍已有十幾年,算是軍中的老資格,張破天特地將他派去輔佐張煥,雖然只是個副將,但劉元慶心知肚明,只要跟緊張煥,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劉將軍,來!坐這裡。”
張煥連忙讓劉元慶坐下,又從背囊裡取出一個幹饃扔給他笑道:“吃吧!吃飽了打仗才有力氣。”
劉元慶接過親兵遞來的水,慢慢喝了兩口,臉上的笑意慢慢消失,他沉吟一下便坦率說道:“我認為你圍魏救趙的計劃雖然大膽,但著實有些冒險了。”
張煥微笑著將幹饃掰碎,放到水杯裡,沒有立刻反對,劉元慶看了他一眼,又嘆口氣繼續道:“首先我們對敵情並不清楚,只聽一些商人說回紇以舉國之兵來圍困西受降城,但事實呢?回紇人的都城難道真的只有幾千老弱兵守衛嗎?去病,我覺得應該謹慎才是。”
張煥卻搖了搖頭道:“正因為登利想不到竟有人敢偷襲他的都城,這才是我們制勝的關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出奇兵,如何能解西受降城之圍;再者我們都是騎兵,若回紇人防禦嚴密,我們撤兵便是。”
“也罷!我說不過你。”劉元慶笑著站了起來,他拍拍身上的碎屑道:“你是主帥,自然要聽你的,大不了我就把這條老命賣給你了。”
“哈!劉將軍的命我可買不起。”張煥也跟著站了起來,打手簾向遠方望去,遠方碧空如洗,他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空,一點也沒有被遮擋,彷彿一個飽滿的天球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
這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