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1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注戰事,嶽鍾琪卻是軍功出身,他下轄三省又是邊省……
雍正下令,這銀兩既是陝民輸納之物,則當歸還陝西,用於水利糧倉等有益民生之事,不必充入兵餉。
曹顒站在佇列中,聽著雍正口諭,不由歎服。
儘管在士人中,雍正名聲不佳;可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他的幾條新政,確實減輕了百姓負擔。
他對那六千多兩銀子的處置,可正符合“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之道。
作為歷史的鑑證者,曹顒可以肯定的說,沒有雍正十幾年的勵精圖治,就不會有什麼“康乾盛世”。
若是雍正長壽一些,歷史會如何……
說完陝西的銀子,雍正又問起地方糧倉。
地方官倉積貯米穀,以備旱澇緩急之需,關係百姓性命,半點不可輕忽。不僅戶部當年年派人巡視,糧倉還要直接同地方主官掛鉤。
若是糧倉有不妥,地方主官要直接負責;糧倉有黴爛虧空米糧,也要限令賠修。
說到最後,雍正面色森嚴,道:“限年賠付不完,按例治罪,絕不怠慢。”
誰都曉得皇上重視官倉,每年都要過問一、兩遭,今年卻問得格外勤。
單四月裡,這就是第三遭。
訊息靈通,自是曉得皇上在擔心什麼;訊息落後的,則不免猜測,是不是官倉有什麼不穩,皇上在敲打戶部幾個堂官。
曹顒的心,也跟著沉了下去。
看來南方水情真的堪憂,才使得雍正如此擔心……
西北的兵事,南方的水情,山西的虧空,江南的私鹽……一件件都是民生大事,又是件件都同戶部相關。
因此,這日小朝,就延到下午,直到未正(下午兩點),才將諸事議定。
除了龍椅上的雍正,方凳上十三阿哥,其他王公大臣,都是站班。
就是曹顒這樣正值壯年的,站了一上午,都覺得腿肚子發沉,腰板僵硬;更不說幾位上了年紀的大人,都是臉色青白,咬牙硬挺著,行走已經不便利。
不知是雍正有心體恤,還是隨意恩賞,反正是使人傳了口諭,賜當班王公大臣膳食。
既是賜膳食,不管幾個菜,臣子都要感恩戴德一番。
各種禮儀下來,又是大半個時辰過去。
眾人在膳後出園。
坐上馬車後,曹顒掏出懷錶看了看,已經申初二刻(下午三點半)。
再算算圓明園到城裡的時間,衙門那裡可以不用去了。
曹顒撩開簾子,吩咐張義幾句,讓他先行回城,去衙署告知蔣堅。這樣的話,衙門裡有緊要公文的話,就可以讓蔣堅帶回府。
吩咐完後,曹顒撂下簾子,闔眼出神。
雖說山西官場的大虧空是伊都立前任、前前任留下的大坑,並不幹伊都立什麼事,可伊都立在山西時,卻也同耗羨銀子有干係。
他去年曾上過摺子,提及將火耗銀子歸餉之事。
他的出發點也不難理解,去年西北的動靜出來,誰都曉得,太平不了幾年。
伊都立主動獻火耗銀子,也有逢迎上意的意思。
可雍正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官員盤剝百姓。
伊都立自己沒貪,可有心將山西百姓納上來的火耗銀子充軍餉,也算是為皇上解憂。
可雍正不這麼看,反而以伊都立為典型,斥責此事,無非是官員將本當還之百姓的火耗銀子當成自家自留地,任意侵佔,云云。
若是伊都立還在山西任上,今日小朝之事,不過是讓他心驚幾日;如今伊都立已經在京,皇上還這般不客氣的斥責掌部堂官,就讓人惶恐。
曹顒才不相信雍正只是隨口訓斥,是在敲打伊都立。
今天伊都立並不當值。
在場的王公大臣中,同伊都立關係親近者有二,十三阿哥與自己。
皇上在隔山打牛?牛是哪個?
他揉了揉眉心,告訴自己,不用想太多。
自己與伊都立的交情只能算是私交,不黨不群,當不會有什麼忌諱之處。
話雖如此,他到底有些不安。
是了,自己與伊都立的身份都不是往昔,兩人都是掌部京堂,在他們看來,是不涉公務的私交;落在旁人眼中,到底有黨群之嫌……
第1347章 得意
直隸,武清碼頭。
返程的李氏已及曹家眾人,就在碼頭上停駐的幾艘大船上。這次回京,並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