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2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雲英與彩英兩個,最後還是沒有去葵院,而是跟在天慧身邊侍候。說是侍候,不過是添兩個玩伴罷了。
曹家本不缺下人,曹寅父子兩個也頗為敬佩朱氏父子的風骨,自不會折辱他的子孫。
因這兩個女奴的到來,曹顒心中頗為觸動。要是歷史沒有改變,曹家、李家也少不得抄家籍沒的下場。
如此一來,繼續置辦祭田的想法越來越明確。
他祖父母的墳塋地在豐潤,附近的土地都在曹氏宗族名下。要不高價收購曹氏族人手中的土地;要麼就要遷墳,另置墳塋地。兩種方案,二選一。
曹顒不願跟那邊族人牽扯太多,人情最是麻煩。他原以為父親不會同意遷墳,沒想到曹寅竟然同意了。
瞧他的意思,不僅想要將父母墳塋遷過來,還打算給自己修墓。
為了這個,曹寅專門請了個風水師傅,在昌平與海淀兩處擇的,最後選定了海淀一塊好地,也算是上風上水。
這遷墳之事,不僅涉及到長房,還有二房。因為曹荃死後,也葬在豐潤,曹璽墳塋旁邊。所以,曹寅使人將二房諸人叫來商議。
兆佳氏沒有說什麼,只說聽兒子們的;曹頌兄弟幾個都是贊成遷墳的。若是將祖父與父親墳塋遷到京郊,往後拜祭也便宜。
按照曹寅之意,是想要親自去趟豐潤。道路迢迢,曹顒怎麼忍心老父奔波?
他將手頭的差事料理完畢,想著要不要替父親跑趟豐潤,沒想到貴客上門,那就是延遲進京數月的曹家七老太爺。
七老太爺輩分雖高,實際上同曹寅差不多大。
只是在村野鄉間,日子過得滋潤,看著富態得很。倒是曹寅,早年勞心費力,坐下病根,看著比真是年齡老上許多。
曹顒得了訊息,回到家中時,曹頌已經帶著兩個弟弟給七老太爺請過安。
看到曹顒穿著補服,儀表堂堂的模樣,七老太爺笑眯眯的打量了他幾眼,道:“這是顒哥兒?十幾年沒見,還真有些不敢認了。那年老太君入土,還是個半大孩子。”
對於豐潤那邊的族人長輩,曹顒有印象的,就是這個七老太爺。曉得是父親經常唸叨的人,他這邊也多了幾分尊敬。
七老太爺上京,還是為了曹頎的親事。若是沒有皇太后的孝期,曹頎的親事早已辦完。
李氏與初瑜這幾個月,也物色了幾個女孩兒,但是都沒有替曹頎拿主意的意思。
七老太爺活了大半輩子,也是人精,到曹府半日,便已經察覺出不同來。曹寅與李氏恭敬是恭敬,卻多了疏離。侄孫輩的孩子們,都是客氣有禮。
待孩子們下去,只剩下曹寅時,七老太爺不禁皺眉,道:“事情都張羅大半年,他嬸子沒給相看相看?就算不是親侄兒,念在他宗子的身份,你們也不該這麼怠慢!”
曹寅聞言,道:“就是顧念著頎哥兒是宗子,選的是宗婦,我們才不好多說什麼。凡事還請七老太爺做主,小輩們心裡才放心。”
七老太爺聞言,神色稍稍緩和,道:“你放在心裡就好。雖說你們江寧這支同豐潤嫡宗關係疏遠了些,也是老一輩的恩怨。頎哥兒如今在京城當差,你這本家叔叔也就不照拂些。”
曹寅道:“頎哥兒勤勉,辦事妥當,往後會有大出息的,七老太爺就放心吧。”
“獨木不成林!”七老太爺笑著說道:“總要有兄弟幫襯才好。如今不僅顒哥兒出息了,幾個小的也看著不錯。這探花是誰家都能出的,還是祖宗保佑。”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看著曹寅道:“原以為你會回豐潤參加端午祭祖,卻是有事情耽擱了。照我看,今年臘月,讓幾個孩子回趟豐潤。都成家立業,總要在祠堂裡上柱香。”
曹寅聞言,神色一僵,想要直言遷墳之事,又怕擾了老人家興致,便含糊應下。
七老太爺進京當日,曹頎就過來,想要接老人家回他宅子安置。曹寅想著那邊沒有人主持中匱,老人家住著不便宜,就留他在曹府住下。
家裡難得來族親,又是長輩,李氏與初瑜也都照看得妥當。
只是這個七老太爺似乎極為重視血脈傳承,聽說恒生是養子,列入曹家名下,他還專程對曹顒教訓了一番。無非是混淆家族血統,名分可以有,但是不得列入族譜云云。
曹顒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幸好父親已經斷了歸宗的心思,要不然往後不知有多少活祖宗打著親長的旗號,對自己家的家務指手畫腳。
有個七老太爺坐鎮,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