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3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兆佳氏提到館子,曹顒也想起林下齋來,猜到她急匆匆過來的用意,笑道:“哪裡有人手去弄館子呢,是您侄兒媳婦嫌日子無聊,尋思經營些什麼,賺點花粉錢!”
兆佳氏聽說不是館子,又是初瑜的生意,自己不好插手,臉上露出些許失望來,喃喃道:“當年林下齋的生意實在好……”
第400章 連心
去年恩科的武進士,在隨旗行走了幾個月後,三月初補了缺。永慶補了個從六品的外職武官,將入陝西為衛千總。
自打添了兒子,永慶就有些戀家,尋思若是外放的缺在直隸或者近些的省份,便帶家眷前往。但是,沒想到卻補到陝西。這大老遠的,孩子又小,他也不敢折騰,便只能熄了之前的心思。
略帶惆悵過後,永慶還是很滿意這個缺的。這幾個月,他同曹顒兩個聊過好幾次外放補缺的事,近些年四方鮮少有動干戈的。
沿海一代雖說每年都有海盜,但是不過是小打小鬧,算不得什麼。再說他是八旗兒郎,在騎射上有所長,到了船上不過是個廢物罷了。
永慶原本是想往西南去的,西南地處偏遠,民風彪悍,往上爬的機會也就快些個。
“西北多戰事”,這是曹顒與永慶說話中提過的,要想謀取軍功,還是往西北發跡最快。
西南雖有招撫所,經常有生番鬧事,可說到底不過是蘚芥之患,出不了什麼大亂子;西北則不同,挨著蒙古、青海、西藏,那邊的蒙古人可是不甘心雌伏。每隔幾年,休養生息消停了一陣子,便又要冒出頭來鬧騰一場。
聽了曹顒的話,永慶才發現自己著實短視了,便也盼著補西北。雖說往兵部跑了兩遭兒,但是卻不見有什麼口風下來,他便有些聽天由命。
曹顒見他功名心切,有些個不放心,道:“善餘兄要是隻想升職快,地方如何能比得上京裡?陝西離京又遠,善餘兄一人從位卑做起,談何容易!”
永慶倒是意氣風發,他雖說想要早些出人頭地,但是卻不耐煩用這個親朋故舊的關係,想要憑著自己的軍功混功名。
曹顒見他如此有幹勁,心裡也為他高興。
永慶面上笑著。有件事卻沒有同曹顒提起。那就是他這次補缺,能順利補到西北,這其中有十四阿哥的人情。
並不是他主動攀附,而是從兵部得了缺後,聽那邊的司官提及。
三月十二日,是個好日子,風和日麗。宜出行。
永慶跟著幾位補到西北的武官一同啟程,曹顒與永勝將永慶送到城外。待永慶他們騎著馬,漸漸打視野中消失,曹顒與永勝才調轉馬頭回城。
永勝的性子沉穩不少,對於曹顒也不像過去那樣冷淡,言談之中帶了幾分感激。
“富易妻,貴易友”,世間長情。曹顒卻能待永慶如往昔,這已經是難能可貴。
進了城,因兩人身上都掛著職,便就此別過,往各自衙門去了。
騎在馬上,曹顒重重的嘆了口氣。左右相交的不過那幾個人。如今永慶與程夢星都離京,十六阿哥因身份所限,能見的次數也有限,納蘭富森與德特黑他們,也是各自都忙著。
待進了太僕寺衙門,曹顒就覺得氣氛有些陰沉。
王景曾的嘴角掛著冷笑,伊都立的臉黑得跟經年的鍋底兒似的,兩人誰也不瞅誰,像是兩個孩子般。
曹顒心裡暗自好笑,這個時候講究“喜怒不形於色”,官場尤其是。要不然保不齊什麼時候就結了仇怨。
不管心裡對上司、同僚、下屬印象如何,這面上還是要過得去才是。要不然的話,少不得被人講究一番。若是職位高的,會被人批為眼高於頂、瞧不起人;若是職位低的,會被人罵為不懂規矩,不通世事。
這王景曾與伊都立,一個是學士府出來的翰林老爺,一個世代勳爵出來的大家子弟,這兩人的涵養都跑到狗肚子裡了?
只是他不曉得原由,也不好插話,便只作未見。待到兩人不在時,詢問了唐執玉,曹顒才算是曉得了原由。
原來,今早伊都立來時,脖子上有塊胭脂膏子。大家都是男人,看過就算了,心裡有數就是。偏生王景曾重禮,行事有些方直,見了後,冷哼了一聲。
伊都立雖說受外祖父索額圖連累,家族不似過去風光,但是身上也帶著幾分傲氣,不是誰說能甩臉子就甩臉子的。
太僕寺卿與太僕寺少卿雖說是上下級,但是官職只差一級,一個從三品,一個正四品。況且伊都立還是滿人,底氣越發的足,還真沒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