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駟馬難追。這話是你自己個兒說的,你記在心裡就是……”

兄弟兩個又說了兩句閒話,便回了內院。

初瑜已經回了梧桐苑,曹顒進去時,她正收拾炕上的針線。這是給天恆縫製的一件小帽子,才縫了一半。

前幾日,恒生抓周,抓的就是個小木劍、小木刀什麼的。

恒生長的比一歲的孩子大,已經會走道了。雖說還走不穩當,老是摔一下,或者坐個屁股墩什麼的,但是他卻淘氣得緊,一眼沒看到,就滿地跑。

初瑜因天氣漸涼,怕他不小心見了風,便尋了塊軟和的料子,打算給他縫頂小帽子。因又看著恒生,還要照看天慧,這靜下來的功夫不多,活計就做得慢些。

曹顒坐在炕邊,看著搖籃裡的閨女,對初瑜道:“孩子小,怕冷,要不,今年火炕早點燒?”

初瑜猶豫了一下,道:“不是有說頭麼?這樣不合規矩,再犯了什麼說頭。雖說孩子怕冷,但要是燥了,起熱疹子,也夠遭罪的。”

“可是隻在屋子裡放炭盆的話,孩子燻著怎麼好?”曹顒想起去年冬天,東屋因恒生住著,便像沂州似的,修了地熱:“要不,東屋就早點升火,咱們倆兒同閨女往東屋住去?”

初瑜心疼閨女,自然是沒有不依的。

對於靜惠的事,曹顒還是希望曹頌能多擔待些,不想他們兩口子摻和太多,所以就簡單跟初瑜提了幾句,只說是等曹頌那邊的訊息。要是靜惠樂意嫁,那他們從旁幫襯一下,也使得;要是靜惠沒那個心思,那就只能勸曹頌早日歇了這個心思。

這往後要是兆佳氏有什麼不自在,曹頌是親兒子,兩下里也好說開。他們到底是遠了一層,容易落下埋怨,那家裡的日子就難安生了。

初瑜卻是提起如慧來,誰會想到那麼個活潑愛笑的姑娘,竟得了這麼個磨人的病。

哮喘啊,曹顒上輩子鄰居叔叔就是得這個病,只曉得吃了不少藥,時好時壞,卻很難去根,不能太生氣,要不容易犯病。別的,就不曉得的。

不過,這話傳來傳去就變了,竟還有將如慧的病說成是肺癆的。

曹顒心中不由得有些迷糊,在他的認知中,這“肺癆”不是肺結核麼?那可是大病,不僅身邊的人容易傳染,對於孩子也不好。

芍院,上房。

兆佳氏躺在炕上,嘴裡叼著菸袋,吧嗒吧嗒一下下吸著。雖說在兒子面前話說的足足的,但是她心裡也有些沒底,多少還是有些擔心。

她雖然不讀書、不識字,但是還記得丈夫生前誇過小四,誇過小五,提起老三來,卻只是說不是讀書的材料。

偏生曹碩是哥哥,曹項是弟弟,兄弟倆兒一同應試,要是弟弟考上,哥哥沒考上,這孩子心裡該多難過。

想到這裡,她不禁嘆了口氣。看來,這老二的差事才找著,看來老三也要央求曹顒了。看能不能送到八旗學堂去,就算以後不走科舉,補個筆帖式也是條晉身之道。

尚書府那邊,她的幾個孃家侄兒,走的就是那條路……

第444章 科舉(中)

清朝的科舉沿襲明朝舊例,分為四個級別,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在就近的府、州、縣裡參加考試,由省裡的學政統一安排考試,錄取者為“生員”,入府、縣的官學,就是俗稱的秀才。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不再是布衣百姓,見了縣官,也不用跪拜。

鄉試,則在省府舉行,由朝廷欽點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監考。錄取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就能被稱為“老爺”了,同縣官可以尋常論交。成了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要是捨得花錢,舉人可以直接補七品官。

按照規矩,必須要取得秀才同監生資格,才能參加鄉試。秀才是必須在原籍考試,監生同貢生的話,則可以不受籍貫限制,赴京城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其他像遇到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的科舉考試,稱為恩科。

鄉試的第二年,就是會試之期。

會試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同國子監監生都可以參加,考生人數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

會試過後,便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個卻沒有落榜那麼一說了,只是在貢生中從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為“進士及第”、二甲榜單上為“進士出身”、三甲榜單上為“同進士出身”。

一甲取三名,狀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