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1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妃與宜妃心照不宣的對視了一眼,心裡都有些疑惑。賀壽的誥命都已經退出太后宮,只留下了李氏婆媳、平郡王福晉曹佳氏,還有國公塞什圖的夫人曹氏。內命婦也都叫跪安,只留下貴妃佟佳氏與德妃、宜妃三人。
不禁幾位宮妃疑惑,李氏等人也有幾分忐忑。留下這幾人,不是曹家媳婦,就是曹家女兒,不曉得太后有何用意。
不過,瞧著她老人家溫煦,並不像是要斥責之意,李氏方心安些。
初瑜與曹佳氏、曹頤,多多少少都聽過李氏身世的傳聞,心裡雖不盡信,但也都有各自思量。這兩年,瞧著太后的另眼相待,倒不像是空穴來風。
只是一個是媳婦,兩個是女兒,不管傳聞如何,都絲毫不影響她們對李氏的敬愛之心。加上畢竟是長輩之事,不是晚輩好嚼舌頭的,所以她們幾個反而主動提及此事。
太后是自在慣了的人,留著貴妃幾人,自是另有用意。她絲毫沒有收斂自己對李氏的親近之意,讓她在炕邊坐了,拉著她的手說道:“哀家活了這些年,前半生靠著太皇太后的寵愛,後半生靠著皇帝的孝敬,過得還算舒心自在。就算長生天隨時召喚哀家去了,哀家也沒什麼可怨的。孩子,你過得如何?可有受到委屈的地方?”
幾位宮妃,都是偕蒙語的;曹佳氏這邊,入王府多年,也學了些,曹頤則是連聽帶猜的,知道一半。
不管是聽懂的,還是沒聽懂的,都能看出太后待李氏非同一般。就算是科爾沁大妃來朝,也不見太后這般親厚。
這一番話,說得太長,李氏聽得一知半解,不知該如何作答。初瑜見了,學著早先的習慣,近前在李氏身後,低聲用漢話,又說了一遍。
當著幾位宮妃的面,還有女兒媳婦在場,李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著用略顯生硬的蒙語回道:“不委屈,謝過太后垂問。”
太后摩挲著李氏的手,帶著幾分心疼道:“打小寄人籬下,可憐見的。若是你早些上京,哀家定不讓受這些委屈。”
初瑜在李氏身後,低聲學了一遍。
李氏聞言,心裡一熱,不禁紅了眼圈。說起來,她未落地就喪父,隨同母親高氏,住在伯父家。雖說是至親,但是到底不是自己個兒家。加上高氏性子嚴厲,實不是慈母的做派,李氏幼時也頗為孤苦。
幸好李鼎之妻韓氏為人溫柔可親,對這個比女兒大不了幾歲的小姑子也甚好,才稍解李氏孤苦。這也是為何李氏待堂侄李鼐格外親近的緣故,也是有感激嫂子當年撫養之恩的意思。
太后見李氏這般神情,輕輕的拍了拍她的手,臉上越發慈愛。
就連平素吃齋唸佛、不理外務的佟佳氏,瞧了此情此景,也感覺詫異。瞧著太后待李氏的模樣,哪裡是待外命婦,說是帶自己骨肉,也是有人信得。
初瑜與曹佳氏、曹頤知道的版本差不多,心裡已經尋思李氏是不是真如外界傳言的那般,有皇家血脈。但是心裡也疑惑,就算母親真是太后失散在外的孫女,這也過了些。
除了親自撫養的五阿哥,還沒有聽說太后對哪位孫輩這般寵溺。
只有德妃與宜妃兩個曉得其中隱情,自是曉得為什麼太后會對李氏這般親厚。李氏身上,留著的愛新覺羅與科爾沁的血脈,是太皇太后嫡親的外孫女。
雖說這其中涉及到悖倫,無法擺在明面上,但是作為皇帝與大長公主之女,李氏的真實身份確實尊貴無比。
德妃尚好,心裡沒有什麼可擔憂的;長子與養子同曹顒交好,小兒子同平郡王那邊也往來頻繁。宜妃這邊,則是添了擔憂。
八阿哥薨了的訊息,至今還瞞著太后宮這邊。就算怕她老人家大病初癒,聽聞凶信傷心,所以才瞞著,打算過了聖壽節,太后身子好些再告之。
今兒太后關注著李氏,所以沒有留意孫媳婦裡少了一個八福晉。
八福晉帶著重孝,自是不好進宮賀壽。
瞧著太后對李氏這般關愛,待曹佳氏、曹頤姊妹也像孫女似的,要是曉得曹顒被九阿哥給揍了,說不定要發作的就是九阿哥。
想到這些,宜妃一陣心煩意亂,暗道:“說到底,不過是個私生女,同她額娘一樣,都是見不得光的。難道太后老糊塗了不成,這般大張旗鼓的,莫不是想要宣告天下,這曹家還擱著一個和碩公主?”
“小兒子要週歲了麼?他週歲,哀家就不預備禮了,哀家從皇帝那裡,討了個封賞,一等輕車都尉。守著個爵位,大了些,也省得你們操心。”太后溫煦的說著,絲毫沒有當成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