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6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眼,到了二月初十,曹顒帶妻子回淳郡王府,為側福晉做“三七”。
不知道是否想明白了,初瑜在七福晉面前神色重複,這多少失了興致。
忙了半日功夫,曹顒正閒著,就同幾個小舅子坐一道,加深感情。
喪母之痛,顯然這幾個青年人措手不及,樣子憔悴不安。
曹顒見狀,不由皺眉。
這埋怨福晉的話,初瑜作為出嫁的女兒,偶爾能說一下。只要不流傳出來,也無傷大雅。弘曙作為王府未來的繼承人,卻不能這樣做。
真相如何,已經過去。弘曙要是真記恨上七福晉,鬧出旁的出來,就是兩敗俱傷的下場。
他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旁觀,不參合進去。等到有機會,告訴岳父,也是罪過。
側福晉“三七”過去沒幾日,聖駕回鑾。
這“大計天下”也留下了尾巴,關係到小兩百官員的仕途勝率,這四下裡鑽營得還少了。
就連曹府,都接連招待了兩位客人,
一位姓曹的知府,浙江金華人,並不是曹府族人,但是祖上與曹府有往來。他鬚髮皆白,依仗著年歲大,提及兩家祖上的交情。
一個姓孫的郎中,就是孫文成的堂弟,是孫家嫡系子弟。
曹寅在時,這兩人就曾上過家門,所以曹顒也認識。
他們倒是真當曹府是親戚了,半點不含糊,理直氣壯的說出所求。
曹顒看著兩人,只覺得腦袋裡是漿糊,轉而漸漸清明。
他已知道,這次大計,多是清理的皇子家奴。
眼前這兩人,官不高,名不顯,卻是不知不覺的擇了門牆……
第946章 京察
這次“大計”後,聖駕回京,就輪到“京察”。
曹顒那位遠方表叔孫郎中,就敗在“京察”上。
所謂“京察”,就是對京官的考核,曹顒也未能倖免。只是孫郎中是五品官,有順天府衙門負責考校;曹顒這個二品侍郎,則是直接參加吏部與督察院的考試。
沒錯,這京察的主要手段就是“列題”、“引見”與“會核”。
列題是關於朝政撰寫條陳;引見是由吏部開具履歷單引見給皇上;會核則是衙門長官對下屬的考語。
這考核標準,並不是憑藉長官主觀,而是有標準。
以“四格”、“六法”為考核標準。所謂“四格”,就是指“才”、“守”、“政”、“年”。
“才”是才幹,分為長、平、短,曹顒是長;“守”是操守,分為廉、平、貪,曹顒得了個“廉”;“政”是政務,分勤、平、怠,曹顒是勤;“年”是年齡,分青、中、老,曹顒是青。
“六法”則是指六個方面的缺失,“不謹”、“罷軟無為”、“才力不足”、“浮躁”、“年老”、“有疾”。有了這六個方面的缺失,分別要革職、降級、勒令致仕。
“京察”成績分三等,“稱職”、“勤職”、“供職”。
這“四格”曹顒考核都是上,“六法”又半點不沾,所以即便他這兩年在戶部沒有什麼顯著功績,京察成績很是惹眼,就是京官中的第一等“稱職”。
有了這個考評,曹顒三年任滿,即有資格升轉。
曹顒成績驕人,李衛的考核卻是慘不忍睹。
他是捐官,又是土財主出身,自不入科班出身的同僚的眼。加上他執掌庫務幾年,太過勤勉,使得旁人少了不少油水,就惹了人嫉恨。
李衛歸到四阿哥門下,並沒有大張旗鼓,所以戶部這邊真沒有誰給李衛面子。
等到“京察”,“四格”中,李衛是“平、平、平、中”。任誰看了這份考評,都會認定他是碌碌無為之官。
“六法”中,李衛佔了三條,“不謹”、“才力不足”、“浮躁”。前一當罷官,後兩條應降職。
他到戶部任上三年,正是升轉的關鍵時刻,這“京察”一番下來,怕是連任都成奢望。
看到蓋了戶部尚書印鑑的這份“京察”摺子,四阿哥勃然大怒,幾乎要拍案而起。
李衛是他看重的人,留意了好幾年,自然曉得李衛狀況。李衛不過是因捐官的緣故,才學有些不足,若說政務,甚是勤勉,操守上也能當一個“廉”。
實打實的說,李衛的考評,就算比不上曹顒,也能是中上的“勤職”。
四阿哥沒想著放李衛出京,打算讓他在戶部再幹上一任,磨磨性子,以後好大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