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4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年的春節,對曹顒來說,就是眨眼而過。

他在心裡默唸下自己的年紀,虛歲三十五,就要奔不惑。

不知是不是兩世為人的緣故,他只覺得心境已經蒼老,再沒有年輕人的衝勁與活力。

對於不能進兵部的失落,也早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甚至覺得慶幸,因這場大病,使得自己想通透許多。

以往只說無欲則剛,其實只是打著那個旗號而已,心裡未嘗沒有為居人臣之首的想法,否則也就不會盤算著自己如何立功勳,如何入閣。

可那樣的話,累死累活不說,還要常伴君側,戰戰兢兢不敢有半分不小心。

如此,真的是他想要的?

自己所要,不過是隨心與自在。

藉著人在病中的由子,他正好避開新年繁瑣的待客交際,隨手從書房拿了一本書打發時間。

拿的正好是《金剛經》,雖說家中母親與妻子都是信佛的,可曹顒心裡本不以為然。

早年也是曾讀過佛經的,覺得其中許多道理說不通。

現下靜下心來看進去,曹顒總算是明白什麼是“口吐蓮花”。

只要是佛祖想要的,只要是佛祖想說的,就是有道理的,其他“反動派”不是被點化,就是被超度。

偏生佛祖還擺出慈悲嘴臉,誘使眾人吃了虧還覺得自己個兒佔了便宜。

同佛經相比,早年在清涼寺看過的《佞臣傳》、《名臣錄》之類的官場教科書就顯得小兒科。

曹顒終於明白佛教東侵、道教勢微的緣故,無他,只是佛家畫的餅更大。

道家求今世長生,佛家求轉世。

天下哪見不死的活神仙?謊話自然難成真。

下輩子的事無人知曉,假話也就成了真話。

曹顒初是覺得好笑,後來也漸漸有些入迷。

除了《金剛經》,曹顒一口氣又看了《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等佛家典藏,收穫頗深。

他覺得自己這下才得圓滿,終於擺在自己位置,也曉得自己的欲求……

數日後,養心殿東暖閣。

雍正看著手中的書單,臉上神情莫辯……

第1321章 訓導

一本本佛經,對於雍正這位禮佛數十年的皇帝來說,都是耳熟能詳。

若是沒有這些佛經的陪伴,他也不能在年輕時剋制浮躁,安然的度過九龍奪嫡那段紛亂。

可對於長在深宮的皇子來說,又哪裡能潛心向佛?

若是他真的無慾無求,現下也不會榮登九五,不是早就被人算計了去成了骨頭渣子,就是庸庸碌碌的做個閒散宗室。

其中的隱忍,不可言說。

就如深宮那些妃嬪,在佛祖面前都無比虔誠,可亦掩飾不了她們的欲求與陰毒,為了帝王寵愛各種凌厲手段層出不窮。

曹顒卻是不同。

他不僅是嫡長子,還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獨子,被長輩當成寶貝蛋一般養大。

即便幼時吃過些小苦頭,他也沒轉了性子,依舊養成了敦厚本分的品格。

少時他曾居寺廟守喪,而且還有一個異母兄長出家為僧,他本身又是不在女色權勢方面上心。

對於太有野心的臣子,君王要忌憚提防;對於太沒有野心的臣子,也會令君王頭疼。

他沒有點曹顒為兵部尚書,是體恤臣子,只因為曹顒還年輕,他不想狠狠使喚曹顒,想要讓其好生調養生息。

曹顒年歲在那裡擺著,是可以留給下一任帝王使喚的臣子。

曹顒要潛心禮佛去了,那朝廷豈不是失了一個能用的臣子?

像曹顒這樣既勤勉又不貪墨的官員,少之又少。

即便偶有田文鏡那樣,明明是總督身份,養廉銀子也沒少他的,卻依舊擺出寒酸的嘴臉,求的則是名。

雍正自詡慧眼如炬,哪裡是能被哄騙的?

他心裡對田文鏡行止,並非毫無異義,有時候也覺得可笑得緊。

像曹顒這樣既有能力,還能讓他放心使喚的人,他怎麼能不盯著?

雍正將手上的密報摔在御案上,微微挑了挑嘴角,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梧桐苑,上房。

曹顒盤腿坐在炕上,手中把玩一串十八子手串。

“這是老太太請大師開的光,又在佛像供奉了三十六日的佛珠,裡面都是老太太的拳拳愛子之心。不管樂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