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4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三爺,所謂失察之罪,不過是皇上恩典,給大伯留幾分體面。如今父親在外,奴才這做兒子的也當盡心為父分憂。”年熙說道。
十三阿哥曉得,年熙說得沒錯。
年希堯任安徽布政使這幾年,沒少刮地皮。江南肥碩之地,倒了多少個督撫,有幾個去了能保持操守的?
真問起罪責來,別說頂戴,就是頂戴下的傢伙事兒也未必能保全。
如今,大事化小,將年希堯索賄、貪墨的罪過都抹了,推到下面知府身上,只留了個失察之罪,確是康熙的恩典。
這體面,並不是留給年希堯的,而是留給四川總督年羹堯的。
只是這個時候西北戰事關鍵時候,皇帝能想起個臣子留幾分體面;等到時過境遷,還不知會如何。
原本,年氏兄弟都為督撫大吏,可以相互為援;如今這邊問罪,西北又是硝煙瀰漫之地,年熙怕父親獨木難支,想要出人頭地,為父親內援。
瞧著年熙神情堅定的模樣,十三阿哥問道:“你不會想著外放吧?這個四爺是不會允的。等什麼時候你斷了藥了,再打這個主意不遲。”
年熙搖搖頭,道:“沒想著出京,還在督察院,只是想補個正缺。做了兩年副職,不過是混日子,奴才也想做實事兒。”
十三阿哥見他眼睛閃亮,不禁笑道:“這是已經謀算好了,到底是什麼缺,說給爺聽聽?”
“十三爺,浙江道監察御史出缺,奴才想補這個,四爺那邊,卻是不允奴才自專。”年熙回道。
“浙江道監察御史?”十三阿哥聽了,不由皺眉。
江浙雖是富庶之地,但也是出名的貪官窩。去江浙的官員下場好的少,但是浙江道監察御史也不是那麼好乾的。
能謀得江南實缺的,多是天子近臣,要不就是出身勳爵之家。就算御史彈劾,告倒了這些人,接下來要迎接的就是各種詰難。
因此,浙江道監察御史鮮少有能做滿一任的。
“怎麼想起去撿這個苦差?費力不討好,你的身子也熬不住。”十三阿哥還是搖頭,滿臉不贊同。
年熙壓低了音量,道:“十三爺,難道就任由蛀蟲橫行?江南一地,朝廷總要整治的。如今大伯貪墨,連帶著父親名聲都受損,我謀個監察御史。做出些政績來,就算不能光耀門楣,也能為朝廷盡份心力。”
十三阿哥聽了,心中一動,想到四阿哥念及戶部銀庫時與江南官場糜爛時的痛心疾首。
“四爺疼奴才,奴才都曉得,只是奴才也想要為四爺盡些力。四爺身邊正人手不足,我雖不頂用,沒有什麼籌劃,還是能看能聽的。”年熙抬頭,說道。
他說得直白,十三阿哥倒是不好說什麼,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道:“四爺的脾氣,你是曉得的,爺只替你說說看,至於能不能成,就不是爺能說了算的了……”
年熙聞言,已經站起身來,執禮謝過……
待管家送年熙出去,十三阿哥立時站起身來,看著屏風處。
屏風後轉出一人,正是面帶沉思的四阿哥。
“四哥,他怎麼想起到我這裡來?”十三阿哥有些不解:“這年熙已經不是第一個了,前兩日就有個求到我這裡來的,我還想著怎麼推了,省得叫四哥心煩。”
“我最近要安排幾個人,自己不好出面,戴錦的意思,推到十三弟身上,也省得外頭惹眼。”四阿哥說道:“前幾日就想過來同你說這個,趕上湖廣水患,撥銀糧,忙了幾日。今日才得空過來。”
見是四阿哥安排的,十三阿哥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弟弟曉得了。”
面上雖平靜,但是他心中越發驚詫,端著茶杯的手一抖,險些摔了杯子。如今四哥安排人手,去熟悉江南官場,到底是什麼打算?
是不是皇阿瑪的身子……想到此處,十三阿哥只覺得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忙將茶杯送到嘴邊,飲了兩口,才鎮定下來。
一時間,他倒是有些同情十四阿哥。
雖然朝廷在西北號稱三十萬大軍,實際上不過十幾萬。這十幾萬中,還分為幾路。就算十四阿哥身上封了“撫遠大將軍”,可未必能將這十幾萬大軍盡數抓在手中。
就算抓在手中,又有什麼用?
四川總督年羹堯管著後方,十四阿哥想要帶軍回京,也不是容易事兒。
除非西北戰事平定前,皇阿瑪無礙,那樣的話十四阿哥有著軍功,奪儲的希望加大;若是皇阿瑪身子不好時,西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