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9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只是為對方的囂張惱怒,至於因“走水”被燒死的眾人,也沒放在九阿哥心上:“支二十兩銀子,給秋紅家做撫卹……”
說到這裡,九阿哥就覺得慶幸了。
幸好他早做準備,知道十四阿哥風頭越大,盯著吳氏的人越多,早就在十四阿哥出京前,就同十四阿哥商議過,“偷樑換柱”用貝子府一婢子換了吳氏出來。
吳氏移居九阿哥名下一處宅子,隱匿不出。
即便沒有負十四阿哥所託,九阿哥也覺得惱怒:“仔細查,半點別落下,爺倒是要看看,誰膽子這麼肥,敢太歲頭上動土……”
吳氏是十四阿哥外寵,這在宗室中並不是秘密。
雖說她不算十四阿哥正式的妻妾,也沒有入皇家玉牒,但是京城權貴之家,知道她的也不少。
女眷閒話,常常將十四阿哥的外寵吳氏與雅爾將阿的外寵楊氏,擱在一塊說。
楊氏生前,雖沒有入簡親王府,但是生前獨寵,使得王府妻妾都要退避三舍;死後哀榮,留下的小格格,養在王府嫡福晉名下。
早先,還有人猜測,這簡親王繼福晉被楊氏奪了風頭,能不能容下庶女,正經有不少人等著看她的笑話。
不像,這繼福晉年紀不大,做事卻是妥當,不驕不妒,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
就是前面福晉留下兩位嫡出阿哥,對待繼母,也只有真心恭敬的。
吳氏這邊,看似不如楊氏體面,更像“金屋藏嬌”,見過她的沒有幾個。聽說,早年十四福晉曾提議讓吳氏入宮,被十四阿哥給否了。
大家開始還以為,十四阿哥是嫌吳氏“官奴”之身,低賤上不得檯面。
不想,得了吳氏這十年間,十四阿哥身邊,再也沒進新人,也沒有添一男半女。這樣一來,就說什麼的都有了。
要知道,就是雅爾江阿“獨寵”楊氏時,也沒耽擱王府添丁;就在他為楊氏病故大肆操辦後事時,王府還添了側福晉、庶福晉。
吳氏,早就成會魅惑人心的“狐狸精”,要不然十四阿哥怎麼會為了一個女子神魂顛倒。
說來也怪,過去沒出事兒前,大家都以為十四福晉的人緣不錯,待人熱絡,又會來事兒,待晚輩親近,待長輩恭敬,人人都要贊聲好。
出了十四阿哥外宅“走水”之事,大家都以為十四阿哥的心尖子吳氏已葬身火海,少不得也要“嘖嘖”兩聲,唏噓上兩句。
竟是不約而同的,將這番“意外”,歸到十四福晉頭上。
不過數日的功夫,流言都傳到十四福晉耳朵中,這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連十四福晉的孃家都以為是她做的,都使人進宮探問。
十四福晉真是又驚又怒,自打曉得吳氏“出事”,她就寢室難安。倒不是做賊心虛,而是不做賊也心虛。
她曉得不是自己個兒,她就算嫉恨吳氏,也不會做得這般決絕,與丈夫撕破臉,但是丈夫能信她麼?
如今,連孃家人都有責怪她“魯莽”之意,十四福晉如何能不委屈?
她就有些頂不住,終於病倒了。
太醫只說是“心火鬱結”、“外感風邪”,讓她安心靜養。
不想,在別人眼中,她這個時候病,真病也成了“假病”,一時之間各種閒話甚是不堪……
同京城的熱鬧相比,熱河要太平的多。
臺灣福建那邊,曹顒只知道攻臺平叛的聖旨已下,現下就等著福建水師的捷報。
讓人高興的,是山東與河南相繼傳來訊息,下雨了。
雖說眼看見七月,這雨下的有點遲,但是隻要不是連年乾旱,有雨水就好,莊稼能補種,百姓也能少餓死幾個。
四阿哥也是這樣想的,曹顒從他那比尋常輕鬆幾分的神情中,看出這點。
至於還沒有降雨訊息的山西、陝西兩地,朝廷的政策不同。
陝西在西北,要做西北大軍的後勤供給,亂不得,早就有漕運總督施世綸在陝西,主持漕糧西運事務;山西的話,按照朝廷的意思,是多“富紳巨賈”,“家有餘糧”,按照平價收糧,賑濟災民。
山西在中原腹的,八旗駐軍又多,就算有人對朝廷這種“劫富濟貧”不滿,也生不出事端來。
雖說曹顒的賑濟條陳,康熙駁回,沒有采納,但是也不是半點作用都沒有的。
他還專程下了旨意,申斥地方官員,提及官員從地方糧倉貪汙挪糧之弊端。只是旨意中只表明他是個清明的君王,對地方糧倉無糧之事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