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0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候。

高太君對她冷淡,她早就曉得,但是她不敢有半點埋怨。以庶女的身份,養在嫡母的名下,沒有短了吃穿,沒有打罵,這已經是她的福氣。

想得越多,她就越難過。

小時候不懂事,也是淘氣的性子,跟著比自己年長三歲的侄女學舌,管堂兄李煦叫爹,管堂嫂韓氏叫娘,直到五、六歲才改口。她那時最羨慕的不是旁人,就是自己的侄女李非。

她常常想,自己要是李非就好了,是嫂子的女兒。

等到李非進宮了,李氏心裡偷偷歡喜,因為往後就沒人跟自己爭嫂子。但是,堂兄的小妾生了兒子,抱到嫂子身邊養,就是李鼐,她這個小姑子就要靠邊站,連她最愛吃的桂花羹,嫂子也記不得叫人做了。

為了討嫂子歡心,李氏就見天的圍著李鼐的搖籃轉,不肯離開嫂子的屋子。

後來,不知是堂兄心疼嫂子,還是嫂子嫌自己了。同高太君說了什麼,使得高太君板著臉訓斥她一頓,不許她再去嫂子房裡。

她人前沒露出什麼,晚上在被窩裡哭了半宿,她實在是不想一個人孤零零的待著。

幸好王嬪母女投奔過來,都是失父孤女,同病相憐,她同王嬪倒是成了小夥伴。

那以後,李氏就不再“淘氣”,同王嬪一道,老老實實的跟著嬤嬤們學女紅針線,成了“溫柔賢淑”大姑娘……

初瑜曉得婆婆是傷心所致,但是身為媳婦,也不好提旁的,唯有盡心侍候。李氏怕累著她,叫她去歇著,她也不聽。

曹顒在無人時,少不得開解母親幾句。

往事已矣,如今一家人安安穩穩的過活,何必為旁人傷心。

李氏每每聞言,只有垂淚不語。

她這一病數日,連芍院的高太君也不安穩。

這日,高太君過來探病,打發曹顒兩口子下去休息,她留在蘭院陪李氏說話。

“淑卿,你這是怎麼了?怎麼好好的就病下,可是顒哥兒惹你生氣?聽說他從熱河回來,帶了不少行李,是往家裡領人了?”高太君看著病榻上的李氏,帶著幾分擔憂,拉著她的手說道。

她眼中都是慈愛,即便語氣並不溫柔,但是以她素來剛硬的性子,能這般軟和說話,已經是難得。

“娘……孃親……”李氏心中百感交集,哽咽著說道。

高氏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打小不聲不響的,性子看著綿和,卻是脾氣不小。小時候,李非搶你的果子,你就能哭得閉過氣去,過後將李非的荷包扔到魚缸裡;李鼐害病,怕過了病氣給你,不讓你去你嫂子屋子,你就整整一年沒去,過後就是再去,也再不肯親近你嫂子。真是小白眼狼,全然忘了你嫂子待你親閨女似的養,生生叫她傷心,真是叫人操心。如今你都有孫子了,還忍心讓我老婆子為你掛心麼?”

聽高氏絮絮叨叨提及自己的兒時舊事。李氏只覺得老臉發紅,之前的感傷竟莫名其妙的少了許多。

李氏回握高太君的手,看著她白髮蒼蒼的模樣,想她不到二十就守寡,真叫人可嘆可憫。

“娘,爹……爹去的時候,您還年輕,膝下又沒有……沒有兒子,為何不改嫁?”沉吟半晌,李氏終於問出自己早就想宣之於口的疑問。

聽李氏提起守寡,高氏還以為她是為思念亡夫病倒的,畢竟眼看要到曹寅的三週年。

“改嫁?你伯孃勸了我二十年,直到你出閣了,她還說過。”高太君說起往事,陷入回憶:“你父親沒時,正是我們成親第一年,我才十六……他興致勃勃的參加鄉試,不想卻因寫了違禁的字兒落第。你親祖父、親祖母沒的早,你父親由你大伯、伯孃撫養長大。你大伯當時在河南任按察使,聽說你父親落第的訊息,怕他心裡鬱結難過,就寫信過來,叫他去河南府遊學。你父親考試不中,自覺顏面有失。正想出去溜達溜達,就聽了你大伯的安排,出了京……這一去,就再沒回來……”

說到最後,她不知是哭是笑,神情怕人。

不僅沒回來,還給妻子留下個“庶女”麼?

李氏心中還有好多疑問,例如自己怎麼到了李家?為何會被當成是李家庶女?

但是見了高太君如此,她什麼也問不出。

若說她那是有一分苦楚,那高太君的苦楚便是十分。

將心比心,若是她在高太君的位置上,丈夫沒了,還多了個庶女,也會心如死灰。別說將那個孩子養在自己名下,不遷怒就不錯了。

高太君固然待她不算親近,卻也將她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