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6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兆佳氏卻有些不自在。
妞妞說起來,只是曹家已故西席之女,又是丫鬟養的,身份低賤,哪裡配跟曹家的姑娘一道學女紅?
但是劉嬤嬤是大房聘的,並不是二房的下人,四姐兒、五兒兩個跟著學也不過是借光罷了,兆佳氏也不好說什麼。
曹顒到書房那邊整理紀錄這幾日農田那邊莊稼的長勢見聞,初瑜則是回到自己房裡,陪著天慧說話,給天慧唸書聽。
天慧上午也在私塾跟著先生讀書,但是初瑜心疼女兒,怕她看書累眼睛,下了學後,就不讓她拿書了。
初瑜同曹顒夫妻兩個,換著班的,給女兒唸書,讓她不看書,也能按照先生的要求背出來。
至於寫字兒,曹顒使人買了幾刀紙,讓天慧寫大字使,省得她寫小字費眼睛。
雖說這兩年天慧常被平郡王福晉接到王府,但是曹顒同初瑜用這個法子,幫著女兒啟蒙,如今《三字經》、《百家姓》都背完了,已經開始背《千字文》……
第817章 “家和”
蘇州,西郊,李家莊子。
李煦站在稻田邊,看著遠處的佃戶俯身收割麥子。他身後,有管家舉著傘,為李煦遮掩。
眼前這邊稻田,總計一百畝,並不是尋常稻田,而是奉旨試種的御田。這田中所用的種子,是康熙使人在暢春園同天津衛培養的新稻種,交給江南江北各省官員試種。
其他督撫處,不過得了兩、三畝的稻種,只有蘇州李煦處,身上還兼著戶部侍郎的銜兒,分得的稻種最多。
稻田邊,已經有之前收割好的稻子。李煦手中抓了一把,放到鼻子下,聞著著稻米香,只覺得心曠神怡。
皇上這幾年對培養新稻種之事,甚為關注。今年早稻收成好,算不算代表著江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為君分憂,也是臣子當盡的職責。
李煦臉上舒緩許多,回頭吩。咐田莊管事道:“傳令下去,今日務必將新稻收割完畢。十日之內,要在這稻田上插上新秧苗。”
管事低頭應了,李煦又使人帶了。幾鬥新稻米,上了馬車,回城裡去。
剛進織造府,就有管家上前稟。告:“老爺,有姑太太同大爺的信到了。”
李煦聽了,臉耷拉下來,冷哼兩聲。李氏的信才到,但是李氏託辭不來之事,李煦早已得了訊息。
長子的信,不用說,指定還是孫家同李鼎之事。那邊的管家,每隔三日往蘇州來封信,向李煦稟告李鼐在京城的所作所為。
對於自己這個年將不惑的長子,李煦心中甚是失望。早知道他生性愚鈍,不是機智之人,但是想著他跟在自己身邊,耳濡目染幾十年,行事也當有些計較。
誰會曉得,他如此笨拙,別說不是曹顒的對手,就是一個酸儒孫珏都應付不了。事無鉅細,都要請示蘇州這邊,沒有半點魄力。
若是李鼎在世,哪裡會讓他如此操心。
李煦心中雖不痛快,但還是先到書房,看了李氏同李鼐的來信。
看著李氏信中的推托之詞,李煦皺眉尋思半晌,喚來管家道:“使人去市面上收些好的繡品,不拘價錢,多采買些,好在中秋前送到京中姑太太處做節禮。”
管家遲疑了一下,道:“老爺,這銀錢從哪裡支?”
李家雖看著風光,但是日子早已不如以前,如今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早年府裡有些銀錢,前幾年李家也張羅著還虧空,將點浮財都還了地方藩庫。饒是如此,這虧空還有幾十萬兩沒還清。
這幾年,李煦身上兼著巡鹽御史的差兒,油水豐足。但是李煦是出名的好人緣,這人情往來應酬的銀錢,每年就得幾萬兩銀子。
這日子,越過越拮据。賬面上原有的銀錢,也都在春日裡讓李鼐帶到京城,如今賬上都是空的。
“去尋太太,就說我說的,讓她不拘何處,預備五千兩銀子出來。”李煦說道。
管家應聲下去,李煦又開啟兒子的信,卻是越看越怒。
孫珏吃了雄心豹子膽麼?竟然敢獅子大開口,討要房山的莊子?
李煦只覺得渾身發抖,想著向來窩窩囊囊的孫家也敢同自己叫板,實是氣得不行。更令他生氣的是,對於這些不合理的要求,長子沒有對策不說,還巴巴的來請示他。
“哼,上不了檯面的東西。”他不知是在罵李鼐,還是罵孫珏,恨恨的啐了一口……
織造府內宅,聽到管家媳婦的話,王氏臉上添了幾分愁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