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1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終以安撫為主。
江南士林穩,人心才穩。
為了彌合當年八旗南下時聚集的血仇,開國八十多年來,朝廷對江南始終是加恩。
如今皇上僅僅因厭棄兩個漢官,就遷怒與這兩個官員籍貫所在的浙江,這也太兒戲了。
其中汪景琪早在年羹堯伏誅七日後,就被處斬,腦袋至今掛在菜市口的旗杆上梟示。他不僅自身獲罪,妻子兒女發配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兄弟叔侄輩流放寧古塔,九族凡在官的都革職,交原籍地方官管束。
說起來,已經是早已完結的舊案。
另外一個禮部侍郎查嗣庭,則是因擔任今科江西鄉試主考官時,出題不當,被視為“誹謗皇上”。
這件事,倒不是歷史流傳的“維民所止”,因“維止”二字是去了頭,雍正才問罪。
而是因他出的四道題中,前面出現“正”字,後邊出現“止”字,正和汪景琪《歷代年號論》中“一止之象”的說法,所以被人彈劾。
如今不僅查嗣庭罷官入獄,海寧查家也被清查。
海寧查家,執掌江南士林牛耳,至康熙末年,更是人才輩出,被稱為“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查嗣庭兄弟四人,都是進士出身,子侄輩中,亦有三人科舉出仕。除了長房兄長查慎行告老,帶著子孫在海寧耕讀傳家外,查家剩下三房都在京中。
曹顒對這個查家,頗為關注,因為後世鼎鼎大名的金庸金老爺子,就是海寧查家子孫。
因曹家早年久居江南的緣故,曹寅生前同查家族長查慎行私交頗深。隨著查慎行隱退,曹寅病故,兩家的關係才淡了下來。
曹顒畢竟只是普通人,對於歷史的細枝末節知曉的並不清楚,因為並沒有將海寧查家同“文字獄”聯絡起來。
直到現下,查嗣庭的案子出來,曹顒才猛然想起這一茬來。
蔣堅帶了幾分擔憂,低聲道:“浙江士林要大亂,李撫臺處境堪憂……會不會牽連到二老爺……”
這一點,曹顒到是不擔心。
畢竟曹頌是江寧總兵,轄地在江蘇。李衛那邊,也是有驚無險,說不定這正是他升總督的契機。
“李衛簡在帝心,位置穩當。他既穩當,老二那邊也出不了大紕漏。江南士林亂不了,非磷不必太擔心。”曹顒道。
見曹顒說得篤定,蔣堅不由好奇的問道:“早年因科舉舞弊之事,江南士林都鬧騰的不行。科舉營私舞弊,壞了他們的出頭之路,眾人自然不平;現下這條路徹底斷了,他們怕是鬧得更兇,大人怎麼還說亂不了?”
曹顒挑了挑嘴角,帶了幾分譏諷道:“文人無骨,最是見風使舵。聖祖爺是仁君,又重名聲,江南士子就跟那會哭的孩子似的,鬧騰一場,總有兩塊糖吃,今上會給他們糖麼……”
第1216章 道義與人心
落衙回來,剛進曹府大門,曹顒就見曹項在影壁前打轉轉。
看到曹顒,他帶了幾分激動:“大哥……”
見他穿著補服,面帶急切,全無平日裡的穩重,曹顒不由納罕:“四弟,這是有事尋我?”
曹項使勁點點頭,卻是四下裡望了望,欲言又止。
曹顒見狀,心裡有數,帶著曹項去了書房。
將書房侍候的小廝打發下去,曹顒道:“到底什麼事兒,這般急火燎的?”
曹項道:“大哥,查學士闔家被抓進了刑部大牢……”
“查學士?”曹顒跟著唸了一遍,想起這指的是查嗣庭的二哥,已經致仕的侍講學士查嗣瑮。
曹顒的神情不由鄭重起來,看著曹項道:“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四弟如此關切,莫非同查學士有舊?”
兩人既都是翰林官,加上祖上有舊,有些交情也正常。
曹項滿臉至誠道:“當年小弟初入翰林時,曾得查學士教導。這幾年查學士雖致仕,其子翰林院修撰查基是小弟同年,這兩年又同在翰林院為官,引為至交。小弟常往查家,得查學士教導許多。雖無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
曹顒聞言,面色添了幾分凝重。
他並不知查嗣庭案會牽扯進多少查家人去,可對於“文字案”三字卻覺得心驚。
汪景琪案只是他自己身亡,妻兒為奴,兄弟叔侄流放寧古塔。
查家的案子,即便他不知道詳情,卻也曉得不會比汪家的案子小。
畢竟三百年後,或許沒有人會曉得海寧查家,可說起雍正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