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9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記掛堂叔,而是曹頌報平安的家書已經到了京中。
原本,吃完酒永煥同戴豪要拉著恒生去聽戲,但是見恒生噴嚏不斷,小臉紅撲撲的,有些傷風症狀,兩人便沒有多纏他,吃了酒,大家就散了。
回到郡王府,就見曹滿與吳盛兩個面帶疾色的迎上來。
“二爺,府裡那邊方才來報信,老太君沒了……老太太、太太……”吳盛上前拉了馬韁,同曹滿一道扶了恒生下馬,而後道。
恒生聞言神色一稟,道:“老太太如何了……”
吳盛回道:“聽說幾欲昏厥,強撐著上了馬車,前往李宅……”
聽了這樣的訊息,恒生哪裡還待得住。
如今父親不在京中,老太太真有個好歹,可怎生是好。
見他轉身就要再上馬,曹滿忙一把攔住:“二爺,不差這一時半刻,總要先換了衣裳。”
恒生低頭看了眼自己身上的侍衛服,亦覺得不妥當,匆匆進府,換了素服,
前院這邊,早已背好喪儀,由曹滿帶了幾個人,陪著恒生前往李宅。
雖說高太君病了這許久,後事早已預備下,可隨著年關臨近,老人家精神漸好,大家心裡都存了僥倖。
沒想到,老人家早飯時還好好的,睡了箇中午覺,就再也沒有睜開眼。
去得很是平靜。
可對李氏來說,最後沒有陪在老人家跟前,心裡如何不內疚自責,淚如雨下。
初瑜與天佑守著李氏,勸了又勸。
李鼐帶著李家諸人,也懇請李氏多保重。
這一番計較下來,李氏為了大家心安,倒是不敢再哭了。
等到恒生過來時,李氏已經平靜下來,正同李鼐父子商議停靈治喪之事。
尋常人家長輩過世,停三天、五天、七天、九天的都有;官宦人家,則是日子多些,十五天,二十一天,三十五天,最長到七七四十九天。
以老太君的輩分,本應多停些日子,可老人家早就有交代,若是熬不過年去,只在李宅停三日就發喪,省得擾得大家過年也不安生。
話雖如此,可也不好如此簡便。
所以李氏的意思,在李宅停三日,剩下日子去寺裡停靈,等過了七七再從寺裡發喪。
李鼐如何肯依,只說無礙的,還是在李宅停了“七七”再出殯。
李氏搖頭道:“還是順了老人家的心意吧,省得老太君地底下也不安生。”
真要是論起五服來,李鼐只是高太君堂侄孫,萬沒有讓堂侄孫治喪七七四十九天的道理。
李鼐還要再說,就聽李氏道:“左右寺裡也要留人照應,你若是真想要多盡孝,就過去多陪兩日。既是老太君自己個兒的主意,就這麼辦了吧。”
李氏堅持,李鼐無法,只好依了。
白事本就繁瑣,等到佈置好靈堂,安置起來,鬧鬧哄哄,就到了晚上。
天佑與恒生再三勸了,李氏才上了馬車,回曹府安置。
李家被抄家後,過去不少姻親故交都斷了往來,如今能報喪的人家委實不多,多是李諾兄弟兩個的同僚、朋友。
有的交情並不深厚,聽說過幾日後開始在廣化寺治喪,便也留了心眼。
如此,在李宅停了這幾日,來弔祭的親朋,都是有數的。
除了李家本家幾個族人,就是孫家、曹家這邊的晚輩。
看著如此冷清的場面,再想想老太君為保全李家子孫的付出,李鼐羞愧不已,整日懨懨的,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李誠見狀,少不得勸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些年來,父親又不是頭一回曉得,何必放在心上?老祖宗的後事,冷清不了,等到了廣化寺,就會熱鬧起來,到時怕有得忙。”
李鼐聽了,嘆了口氣,道:“老太君到底是李家人,都是我們這些做子孫的不肖……”
正如李誠所說,等高太君移靈廣化寺,弔祭的賓客一下子多了起來。
李家往來的人少,曹家卻是好人緣。
高太君身上雖無誥封,只是民婦,卻是曹家太夫人的“生母”。
即便宗室中,曉得李氏身份的,只是高太君只是李氏養母,看在李氏面子,多也使人過廣化寺弔祭,一時間熱鬧無比……
江寧,總兵府。
曹頌衙署那邊已經封印,曹顒也收到家書,得知高太君故去的訊息……
第1230章 故地重遊
因擔心李氏,曹顒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