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立暫代。

康熙微微眯了眯眼,命兵部漢尚書公孫徵灝與吏部漢尚書吳一蜚出列。

兩位漢尚書的保奏,剛好與兩位滿尚書掉了個。公孫徵灝舉薦的是太僕寺少卿伊都立,吳一蜚保奏的是候補道臺明安。

聽著幾位尚書說著各自原由,音量越來越高。

不止百官竊竊私語,連康熙的臉色也難看起來。

八阿哥則是有些惱,不曉得素日泥菩薩似的公孫徵灝怎麼會插一腳。他想起昨日九阿哥所說的,回頭掃了十四阿哥一眼,心裡有些沉重。

三阿哥往八阿哥這邊望過來,心下很是得意。

他已經使人打探仔細了,老八收了明安的孝敬,才尋人保舉明安的。不管明安那奴才行事如何,這事卻是不能讓他成了,也要讓外人曉得老八這個“賢王”不是萬靈的。

曹顒這聽這番吵鬧,有些糊塗,這種萬壽節大典之際,正是太僕寺忙的時候。主官因疾出缺,副手上去暫代,這不是合情合理麼,有什麼可爭的?

明安他是第一遭聽說,伊都立卻算是半個熟人。瑪爾漢的六姑爺,十三阿哥的連襟,曹頌他們兄弟的堂姨夫。

伊都立三十來歲的年紀,性子不古板,對兆佳府這邊的外甥、侄兒們也很親熱。早先曹頌在京時,經常唸叨這個姨夫,同這個姨夫交情頗深。況且伊都立也是性情中人,對於外人避之不及的十三阿哥府,並沒有學其他親戚那邊少了往來,照常的登堂入室,與十三阿哥喝酒說話。

雖說幾個尚書喋喋不休,堂上沒有曹顒開口的餘地,但是從私心打算,他是希望伊都立能升主官的。

過些日子,二房嬸子與堂弟、堂妹們進京,畢竟是隔房的,與長房這邊的親戚要遠些。曹顒在京還好,能夠看護;去了山東,到底有些鞭長莫及。

兆佳氏的哥哥穆爾泰去年升了工部侍郎,算是得力的親戚;若是堂妹夫升了太僕寺卿,說不定幾個小的往後尋差事也能照拂些。

想到最後,曹顒不禁抬起頭,望向曹寅的背影。自己身為兄長,都替弟弟們這般惦記;父親作為伯父,又受弟弟臨終囑託,想來更是放心不下。

往後,還是自己多操心些,諸事安排得妥當點,省得父親辛勞,他的身體真不曉得能夠挺到什麼時候。曹顒這樣想著,神色就有些擔憂,暗暗的嘆了口氣。

康熙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視諸位臣工,見眾人各懷鬼胎、爭執不下,心底膩歪得不行。他的目光從諸人身上一一掃過,看到曹顒時,卻不由的走神。

曹顒外放山東年餘,京中的彈劾便沒斷過。沂州去年春封燒鍋莊子,平抑糧價,得罪了不少京中權貴。只是康熙都留中未發,因此朝中知曉的人不多。

雖說曹顒慵懶了些,但是康熙也曉得,他在差事上向來盡心盡責,不曾有絲毫懈怠輕忽之處。不管是戶部福建司任郎中,還是往山東任道臺,曹顒在職守上都當得上“勤勉”二字。

想起剛剛看過的麥田,康熙心裡喟嘆不已,這滿朝文武,能像曹顒這般無心權勢、關心百姓死活的有幾個?

第303章 餡餅

堂上的氣氛委實詭異,幾位老尚書也曉得不對勁了,不由得收了聲。

一片寂靜中,傳來略帶壓抑的咳嗽聲,曹顒覺得有些詫異。這是哪個?好大的膽子。按照規矩,這御前失儀,若是追究起來,也是大不敬的罪過,輕說也要罰俸半年。

曹顒微微的回頭,順著聲音望去,就見站在六部尚書與侍郎後的一個老大人,低著花白頭髮的腦袋,在低頭咳著,看樣子甚是費勁。

此人帶著藍寶石頂戴,穿著孔雀補服,正是太僕寺漢卿陸經遠。

說起這陸經遠,江蘇人士,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是已逝大學士徐元文的外甥。雖然早年做過知縣、御史、國子監丞,但是因其行事略顯迂腐,不會經營仕途,熬了三十多年,才熬上太僕寺卿。

滿人做太僕寺卿是天子近臣,漢官做太僕寺卿就是養老一般。

說起來陸經遠與曹家也有親戚關係,陸經遠的外祖母是顧炎武的妹妹。曹寅生母與髮妻也是出自顧氏家族,兩人算是遠房表兄弟。

陸經遠在太僕寺卿任上可是好幾年了,曹顒前些年在京城時曾見過。因之前聽顧納提過,陸經遠對顧納頗為照拂,曹顒對這位老者心裡也很敬重。

只是陸經遠曉得曹顒是曹寅之子後,態度卻很不客氣,很少有好臉色。

而後,曹顒經過打探。才曉得陸經遠為何如此。那還是康熙三十七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