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漢生指南,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冶煉出來的鐵發脆易碎,質量很差。由於李勝忠說的不清楚,張涵便試驗了一下,發現果然如此。
張涵這時才想起來,中國的煤炭多磷硫,冶煉多半用的是焦炭。他也不在意,失敗乃成功之母,試驗總是要先失敗的。
然後,張涵又要了些兒焦炭過來。煉焦的碳窯雖然距離是冶鐵作坊不遠,卻不歸張廷方管,而是由琉璃窯管事李九負責。
在項讓冒充大秦使節之後,琉璃的需求一落千丈,張家根本沒有渠道向外賣,所以要求琉璃窯降低產量,哪怕每人每天只造一件琉璃也可以,但一定要求是精品——張昭一直希望能再造出來一個五色玉瓶來。當然,如果能造出明月珠來,那就更好了。
如此一來,對焦炭的需要便少了許多。後來,家中人手缺乏,便大幅減少了挖煤煉焦和打雜的,這些沒有直接接觸過琉璃的,都拉去墾荒了。
說起這些事情,李九唏噓不已,一副情以何堪的樣子。張涵看著好笑,倒想起件事情來,稜鏡、凹鏡、凸鏡、望遠鏡、顯微鏡……前途廣闊,這些人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給他研究研究這些東西。
明年的天書裡,一定要加上這些內容,張涵暗暗告訴自己。
閒話少說,張涵直接從祖父那裡,把碳窯要了過來,僅定期給琉璃窯提供焦炭。
以焦炭作燃料,這一次取得了很大成功,鐵礦石迅速熔化,令李勝忠頗驚訝,但經驗豐富的他是不會操作失誤的,成品的質量相當不錯。
接下來的幾次實驗裡,李勝忠確定了焦炭與鐵礦石的比例關係,把冶煉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並把每爐鐵水的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
張廷方大為驚奇,挑著大拇指,連聲稱讚:“行!不愧是張氏神童,乾的好……”
張涵笑笑,露出一口小白牙,“六伯,您就別笑話我了。若是六伯早拿到焦炭,早就完成了。”
張廷方看哄不了張涵,“嘿嘿”直樂,卻也不說那些有的沒有的了。
“回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