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漢生指南,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不知道在場會有這許多人,自不會預備的人手一本。
“不敢,不敢,《九章》實非管寧所長……哦,騶縣張氏,張兄莫非便是張氏子不成?”
雕板印刷雖已面世幾年了,但距離普及,還是遙遙無期,天下以雕板印刷的書籍,不過十餘種而已,還都是先賢的典籍。管寧見張涵自己給《九章》作了本注,拿出來的就是雕板印刷的書籍,不由就想到了一本書——《張氏子娛母故事集》。
張涵以故事大王揚名,實在拿不出手,所以,王烈剛剛都沒介紹。於是,他憨厚的笑笑,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說了句。
“嘿,正是不才。”
作為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位小說家,張涵的名聲實在響亮,他話音未落,便聽周圍幾人都“哦~”了一聲。那聲音高低各有不同,意味深長很,張涵也只好露出標準的笑容,團團地作了個揖。那華歆以高行聞名,管寧以操尚著稱,這又來了個孝子,互相打量一下,都覺親切。
眾人點頭的點頭,還禮的還禮,隨即嗡嗡聲四起。一時間,倒把張涵小小年紀,就為《九章》作注的事情忘在了腦後。
管寧、華歆幾人上下打量了一陣兒張涵,見其有些不自在,這才驚覺自己失禮了,連忙散開聚在一起翻看起那《九章集註》來。
本著一貫的奢侈浪費精神,《九章集註》仍然採用了上好的白紙,潔白平滑,柔軟有光澤。管家世有名節,小有資財,管寧卻也很少看到這麼好的紙,摩挲了幾下,頗覺用這樣的紙印《九章集註》,可惜了。好在張涵的行書圓潤遒健,雄奇秀美,又有進步,勉強配得上這紙,管寧並沒說出什麼來。
別看管寧說的很謙虛,但讀書人沒有不習《九章》的。這東東是大漢國編纂的數學官方指定教材,馬援、鄭玄、劉洪等人都很擅長《九章算術》。管寧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