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28 將歸,望族毒女,明夏輕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也不會用宗室、貴女和親的言談。眾人都覺此一役是天朝取勝,斷不能再行和親之舉,長敵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志氣。
不過太夫人卻覺得不必如此,和親在敵強我弱的時候是恥辱。但在敵弱我強之時便是懷柔之道了。漢武帝之前的和親,是匈奴強漢朝弱,但武帝之後情勢可就改了。譬如王昭君出塞就是在匈奴分裂之後,南匈奴王投誠求娶去的。其實大利於民族團結。
但因為風聲是從天香樓傳出來的,她知道是東宮手筆。在外自然不會有不同的聲音。
顧琰笑笑,“祖母,太子和我說了一樁婚事。我覺得我父親和錢氏都忒不靠譜,所以想聽聽您的意見。此事還只是一個想法,並未挑明。秦相二房的嫡孫秦輕書今年十五,如今是秀才的身份。秦相過世他是孫輩按理守九個月孝即可。這一年多便是在老家埋頭攻讀。秦家人就要回到朝堂了。太子的意思,想將琇琇許配給這個兒郎。您看如何?”
秦輕書是秦菀的堂弟,是她二叔的嫡子。不過秦菀二叔是庶出,所以他和庶出的顧琇距離倒不是太大。有太子小姨子這重身份,也可以彌補了。不過顧琰離開京城的時候他才七歲,對他不甚瞭解。所以來問問老太太。而且,雖然她是長姐,還是尊重一下長輩的意思比較好。
一旁旁聽的顧琇愣怔了下,然後面紅過耳的道:“姐姐,我還小呢。”
“都滿十二了,不小了。你姐夫說起這個人,我覺得家世各方面都不錯。如果祖母也覺得好,再做進一步的瞭解好了。這也需要花時間啊。回頭還要行六禮,也得一年多。到時候你就差不多及笄了。而且,是定親又不是讓你馬上嫁過去。”
太夫人回憶了一下,然後道:“嗯,我依稀記得是個很聰慧、俊秀的孩子,很得他祖父的喜歡。你走之後,我曾經和你三伯母上秦相府求援撞見過一回,他態度很謙恭。雖然是看你三伯母面子,但在那種時刻也極難得了。雖然是庶子所出,但據說是秦家孫輩裡秦相寄望最深的。雖然不是出自嫡長房,但配琇琇綽綽有餘了。嗯,秦家長房如今也沒有尚未婚配的兒子了。而且,要匹配,那就只有庶子。”
顧琰道:“祖母也看好就好。琇琇,你也不用擔心,姐姐不會讓你盲婚啞嫁的。三個月後,秦家就會舉家回朝。到時候你跟著三伯母、四嫂去秦家拜見一下好了。就當是和正常親戚往來就好了。咱們先看看這個人,不合適再說。你姐夫那裡答應過我的,我不答應你的婚事就不會定下來。”
太夫人道:“琰兒,你也別太由著性子了。秦家祖上本朝都出了三個丞相、兩任帝師,其餘品級不計其數。是從前朝就存在的清流世家。這樣的人家,如果不是你是太子妃,這樣的好事兒哪能輪到琇琇?咱們顧家祖上行伍出身,也就是老祖宗湊巧和太祖一個村子,起兵的時候才得以跟在太祖身後最後得了靖西侯的爵位。說起來只算本朝新貴。如今祖傳的爵位也沒了,只得你四哥一個初代的武英伯。太子垂愛,你可不要太任性。當年咱們還是侯府,你三叔又那麼有才華,都只能娶到秦家旁支的女兒。書哥兒可是秦相親孫子。”
顧家的歷史,顧琰小時候經常聽太夫人耳提面命。只說跟著太祖親兵,沒提只是因為同村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事兒。看來秦家的門楣給老太太不小的壓力,連老底都透露了。
顧琰笑笑,“祖母,咱們用心經營,不就是為了弟弟、妹妹還有孩子們將來不用仰人鼻息麼。秦相家的門楣再高,如果琇琇和輕書不投緣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別說秦相家了,西陵王如今成了鰥夫,使臣在路上就向人打聽過琇琇了。我也是堅決不答應的。”
顧琇小臉白了白,她可不要嫁給那個窮兵黷武的西陵王。姐夫很明顯要蕩平西陵,那嫁過去註定是犧牲品啊。王后這麼個虛名,能當得什麼啊?
太夫人震驚地道:“原來之前天香樓傳出的訊息竟是為了琇丫頭的緣故?”
顧琰點點頭,“是的,我肯定不能讓琇琇去和親西陵代我受過。”
太夫人看一眼顧琇,心頭思忖這丫頭何德何能啊,竟然讓琰兒如此待她?如果她這個心思可以推而廣之,同樣對待顧家的每一個人,自己還何須擔心顧家的將來啊。不說整個顧家,便是對五房都能如此,也夠了啊。
顧琇伸手抓住顧琰的袖子,感動地道:“謝謝姐姐多方為我考慮。”
顧琰拍拍她的腦袋,“你先出去吧,這事兒心頭有個數就好了。我和祖母還有話說。”
顧琇依言告退出去,太夫人道:“琰兒,你對三房上心祖母能理解。怎麼這個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