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20 找到,望族毒女,明夏輕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奮回到住處,面對詢問他只能兩手一攤,“不知道。晉王說他要好好想想。你們先這樣回稟太子殿下吧。晉王病了是真,但更多是心結難結。之前的事用他名義出面的都是丁總管,但他也知情,不知道是事前還是事後。我已經將林夫人還活著訊息告訴他了。他看起來信了大半。至於後續,還得再等。”

來人點點頭離去,秦奮躺在床上卻是久久不能入眠。他不是儒家,但儒家定下綱常的確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這世道豈不是要像南北朝時期一樣,‘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整個兒亂套了。不過如今到底如何,還是隻有盡人事而已。希望晉王初心未改吧。

此時的東宮,蕭允枕在顧琰腿上,“我估著那三個孩子沒有送走。已經讓人在京城內外拉網式的搜查,里長拿出戶籍,一家一家的對照有幾個孩子。同時命人對屋舍進行徹底搜查。只說是有柺子拐走了三個貴人家的孩子。再遠的地方,也派了關卡守著,要轉移也不容易。”所以,找到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兒。

顧琰看一眼旁邊,四個孩子睡得跟小豬仔一樣。非要鬧著跟他們一起睡,說他們的床大睡得下。還不是糰子起的頭,球球立馬響應,然後連承曦都摻和進來。這會兒睡熟了,也該叫人抱出去了。再是床大,也沒有六個人大被同眠的。

“那三個孩子嬌生慣養的長大,我看也吃不了路上顛簸的苦。但是為什麼你認為是藏在鄉下?”

“那些大戶人家的別院、莊子,我也另派了人去查的。不過我覺得鄉下的可能性大些。親近晉王的人最近被我動得差不多了,膽敢收留的人怕是不多。不過我覺得他們躲藏的地方也不會是太窮的地兒。你說得沒錯,他們吃不了苦。”

兩個人正說著,齊娘子在外頭叩門,“太子、太子妃,王府裡有訊息送來。”

蕭允坐起來,“咱們王府?”

“是。”

“進來說。”

訊息是小菊送到王府的,義學裡有一個孩子去他外公家,聽他舅舅說起前幾日夜半起夜看到一輛用黑布蒙得嚴嚴實實的馬車進村,直接駛進村裡的地主家去了。

小菊在義學裡說起過京城裡有貴人家丟了孩子的事兒。他回來就說給小菊聽了。王府裡的府兵得到小菊派人報信已經便服出發去那孩子的外公村子看個究竟。那個村子是何山派出去的人還沒有排查到的地方。王府裡那些留守的人在蕭允顧琰一家子進宮後就覺得自己有些像吃閒飯的,所以知道以後忙不迭的就趕去了。如今已經看到了他們放的焰火,證實的確是晉王府的三個孩子。

蕭允高興地對顧琰道:“你那義學還真有點用啊。”

顧琰也笑笑,“其實你那樣排查詢到是早晚的事兒,哪兒都不可能憑空多出三個孩子來。搜查屋舍也杜絕了密室藏人的可能性。不過這樣是省了很多事兒。除非他們肯藏到深山,偏他們又不太能吃苦。不說承悅,便是兩個男孩子平日也是比較嬌慣的。關鍵還是一早就察覺了,沒讓他們送得更遠。”

人平安找到了,夫妻倆也就放下了一樁心事。當天就派人給晉王妃送去了。從顧瑾那裡傳來的訊息,林氏和幾個兒媳險些爭吵起來。看來婆媳是很難再一條心了。如此也好,晉王如果回京,至少少幾個像林氏那樣攛掇他反的。雖然這幾個女人影響力有限,但拔河嘛,多幾個人往這邊拔,那邊少幾個人總是好的。

這些日子,老爺子那裡哪個兒子輪上侍疾都會被趕出來。只有糰子這個孫子陪著。這個也挺好理解,老爺子懶得裝病。顧琰一早一晚帶著三個小的過去看糰子。他在那邊給皇帝當‘多陪’,一點也沒有不耐煩。還對他爹說‘爹你忙你的,爺爺這兒有我呢’。

把他爹樂得抱他起來轉圈,“糰子長大了,知道替爹盡孝了。”

幾個伯伯問他爺爺怎麼樣了,他都是統一回答‘爺爺好著呢’。顧琰聽得多了都覺得他這回答實在很官方,估計是老爺子讓他這麼回答的。不過這也是真話,老爺子如今確實好著呢。雖然有些小病小痛的,但都沒有大礙。糰子這麼大大方方地回答,倒是讓人覺得撲朔迷離的。

如今外界關注老爺子身體的不在少數,就連元元放假回家都被太夫人叫去問過。至於三夫人和顧珉當然更逃不掉,不過可能太夫人覺得他們說得不盡不實吧。不過元元能告訴她的也就是一句‘皇上好著呢’。其實這是元元親眼所見,可是三歲小娃說的實話,往往只會被認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顧琰知道太夫人是在擔心皇帝要是真不行了,是不是顧琰小命也要跟著不保。然後她自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