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幽冥仙途,懷疑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珣卻不在乎手段如何,只要對他有利便成。
他花了三日夜的時間,才完成了初步功夫,完成了從本來內息向幽明氣的轉化,雖然花上了大半時辰,轉化而來的“幽明氣”也沒有什麼威力,但他卻仍很高興。
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心竅已有反應,每日以《幽冥錄》上的法訣修煉時,心竅處便自生一股陰火,匯入內息之中,頗有助於精進。
更重要的是,心竅中另一個要命的玩意兒,似乎也不復以往的穩定──每當陰火生成,向外注入之際,血魘便是一陣波動。且不知是何原因,每日固定的“血魘噬心”的強度,也似減輕了一些,只是由於幅度太小,李珣尚未確定。
如此連續三日,除去每日“血魘噬心”的時間,李珣每一刻都在苦練,便是練得乏了,也會在《幽冥錄》上找一些應用法門,嘗試練習,聊作解悶之用。
他之所以如此拼命,實是因為時間不待人。
悲觀來看,他的小命最多也就是再兩三年的時日,如果要延長壽命,他便要在這區區千日之內,攀過坐忘峰二分之一,拜師宗門,繼而得傳“靈犀訣”。
學成打道回府,再將“靈犀訣”交給血散人,最後還要看那惡人是否會良心發現,饒他一命……
種種條件,每一樣都要十分的運氣,才有可能,而這些事加在一處,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一點,李珣比誰都要清楚。
隨著十年之期的接近,每過一日,他心中的絕望便加深一層,之所以到如今還能頂住,都是因為他不要命的苦修磨練,每日筋疲力竭,自然也有麻醉之效。
但這種苦修畢竟還是有盡頭的,隨著“寄魂轉生”第一階段的功行圓滿,李珣便再沒有理由苦修下去,只能懷著喜憂不定的心思,離開這陰暗的石室。
出得洞來,他小費功夫便爬出巖隙,確認了一下方向,又潛上平臺。很幸運的是,三日之間,那包著石板的包裹,竟然沒被大鳥扔下懸崖。
他再不敢耽擱,抓起包裹便跑。這倒不是怕了那大鳥,實在是身上的問題需要讓他好好地處理一下。
為求保險,他一路狂奔,直跑了一個時辰,距離那平臺有數十里之遠,才停下腳步。
經過這發力狂奔,他身上臭汗淋漓,與室內沾染上的黑灰攪在一起,更讓他難受。
經過三日的瞭解參悟,李珣已大致判斷出這黑灰是什麼。
從《幽冥錄》上得知,幽明氣修到一定程度,體內陰火積聚,自然形成一個“靈珠”,此與正道所修得的“道胎”、“嬰兒”倒也相差無幾。
這靈珠乃是操控體內陰火的關鍵,關係著修煉者的身家性命,若是靈珠被毀,或是與修煉者的心神聯絡被割斷,便會立即引發陰火焚身,片刻之間身化飛灰。
想來鬼先生為傳道統,使靈珠離體,得的便是這種死法,那滿床黑灰,實際上就是鬼先生的遺骸!
而鬼先生所言“……勤修此書,以化陰火,並在百年之內,‘鬼靈’返生之時,入我宗化陰池閉關三月,方無後患存焉”云云,之所以有威脅性,其道理也在於此。
想那李珣體內陰火均來自外界,與本體不合,初時修煉還有砥礪之功,但到後來,本體靈珠已成,卻又有大團不受其控制的陰火,如此內外交逼,不死何待?
也因此才需要到化陰池中,洗煉身體,使內外陰火合而為一,到那時不但生命無恙,更可得鬼先生千年陰火積累妙處,修為大進,自不待言。
當然,這些對李珣來說,還太過遙遠,他眼下在意的,只是那黑灰的成分。
李珣天性愛潔,這些年在峰上雖然條件惡劣,卻也力所能及地維護自己的形象。
此時若不知原委也就罷了,偏偏又想到自己在死人灰裡撲騰了幾日,這情形委實讓他無法忍受。
所以尋找水源,便成了他的第一要務。
他停下的所在,空氣潮溼,水氣充沛,雖時間已近正午,卻仍然結了一層薄薄的水霧,附近必有水源。
他估計了一下方向,便鑽入林中,在樹梢上幾次縱躍,眼前已豁然開朗。
這是一個面積極廣的湖泊,湖上霧氣蒸騰,以他的目力,也看不到數十丈外的地方。
他站在林邊,只覺得一股熱風撲面而來,竟還是個溫泉。
對這種奇妙的所在,李珣顯然也不太吃驚了,在坐忘峰七年的時光,他已經深切感受到上天的鬼斧神工。相比於一座高數十萬裡,直插雲天的孤峰,這個大溫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