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2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初邱言入林的時候,這滿地疑霜輕易都不能接觸,想要落地生根,便要用種種法門將疑霜退去。
但孟三移卻從中尋得了一種矛盾之法,運用思維的引申和引導,來中和疑霜之危,從而構建安全領域,但這法子頗為兇險,非心思縝密、巧妙,不可駕馭,便是這一行人裡面,也只有孟三移和孫遜能夠掌握,而孟三移則是那創立之人。
正是有了此法,他們在離開應人之林後沒有多久,便不再依靠八字古篆等人的力量凌空懸浮,而是腳踏實地,披荊斬棘。
在這之後,則是在半山的安頓之處,需要投影些許屋舍樓閣,在士林中要建築,並需要真正的伐木建造,只要能夠明白建築物的結構,便能觀影出來,只是但凡有一點疏忽,結構扭曲,便不能長久。
當初邱言在林,便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也是那北玄觀想出來的樓閣,能聚集大量人手的原因,足以顯示出其人不凡。
但這次知行書院入林之人並不多,似乎沒有這般英才,但關鍵時刻,竟是孫遜主動出面,觀想樓閣。
這位江南才子、孫家後裔,一直以來都是以書生之面貌示人,但直到此刻,他才顯現出自己對於建築的接觸才能,對於一些微小之處的結構,都瞭如指掌,這樓閣自然是建立起來了。
不僅如此,這孫家才子接下來,還對樓閣進行了改良,增加了許多細節,使之從外面看來,是普通屋舍,但實際上走進其中,你才會發現裡面好似一個碉堡,多是防禦之處。
這一變化,引得其他人稱讚,卻被武蒙嘲笑,說他只是紙上談兵,真要是沙場對陣,這些防禦陣勢根本沒有作用,因為真到了要依託屋舍進行防禦的時候,那還不如直接殉國或者投降來的乾脆。
事情最後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武蒙的話,同樣也印證了他之前的一個預測,果然之前在應人之林中出手那群人以更多人手尋上門來,將他們的臨時駐地圍困,而在對方近似於軍隊一樣的手段之下,那些屋舍的防禦機制,根本就沒有運用的機會,因為在這之前,武蒙便看穿了對方的佈局,提前以觀影之法留下軍鎮痕跡,誤導來人,同時率領眾人離開了這片書山,迅速轉移。
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知行書院一行人,便始終和那追兵糾纏,一前一後的前行,期間自然也有不少士林際遇,諸多離奇景象,都增加了他們的閱歷與學識,收穫不小,但危機卻沒有消失,好在有武蒙組織,倒是還沒有傷亡出現。
這樣一前一後的移動,很快便來到了學海——
這學海,果然有如真是的海洋一樣,一望無際,而且沒有地利給知行書院一行人作為遮掩,但同樣的,論起對地利的利用,那群追捕他們的敵人更為擅長,所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知行書院眾人都不能停留太長時間,便是武蒙也只是隨機應變,運用身邊的環境,逃過第一波追捕,然後迅速轉移,等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休整之後,方能繼續。
不過,在海上則不一樣,對於武蒙等人而言,海上沒有環境可以用來躲避追擊,但同樣也沒有多少資源,能被那追捕者利用,來圍殺他們。
正因為考慮這些,這支隊伍最終決定要揚帆出海,只是那用來航行的船舟則是問題,但這個問題在孫遜觀想出來一艘三桅大船後,也就作罷。
孫家在歷史上曾經割據江東,水軍立國,身為孫家子弟的孫遜,又怎麼可能不明水器?只不過,終究還有侷限,這觀想出來的船隻,能遠航不假,但終究是孫遜從紙上學來的,他並未真正踏足過海上,但一些在南江中航行的船隻,他卻親眼看過,也乘坐過,其中的不少結構,更是瞭然於胸,因而這觀想出來的船隻,在航行上沒有問題,但在強度上存在缺陷,有可能會在強烈的風暴中毀滅。
好在這裡卻也不是真正的現世海洋,而是學海之地,這裡雖然也有風暴,但原因卻不盡相同,實際上,在出海之後沒有多久,他們就遭遇了一次大風暴。
只不過,這種風暴表面上的狂暴只是表象,真正的實質,其實是那風暴之下,掩藏著的狂暴思想,疾風暴雨、激進而沒有轉圜餘地,更不理會海面環境,不管海上船隻的死活,一旦興起,便不會有半點遲疑。
在這種狂暴的天氣下,所有船上的生靈,都要堅定自己的意志,才能不被風暴吞噬,成為那激進思維的傀儡,同樣的,他們的船隻一樣要承受表面的衝擊,只是和現世不同的,是這些船隻實際上與眾人的意志相連,雖然那船體在風暴中搖晃,但只要船上人的意志堅定,終究不會覆滅。
攻玉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