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9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在人數上是比不上的。
不過,這洪州大營的存在,不是為了攻伐,而是想要穩固後方。
想將佔領的土地迅速的消化、吸收,然後榨取價值,所以那大營的佈局,更是格外用心,不光趙鴻參與了佈置,其他幾名大將軍也都有貢獻。甚至遠在嶺南的高層中,如董太師等見多識廣之人,亦有指點。
更不要說,大營本身也是依循著陣圖而建。突出的就是一個“守”字,易守難攻!
歸根結底,洪州大營是要穩固版圖,穩固白蓮教的根基。所以不急進,分成七十二座連寨,相連之下。雖然人數不多,但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下,比之趙鴻的沿江連環營,還要難以攻破!
正因如此,趙鴻兵敗之後,率領殘部突圍,才會選擇往洪州方向,並且事先傳出訊息,讓洪州做好佈局、埋伏。
這正是窮寇莫追的原因,本來擊破敵軍,乃是優勢,掌握了主動,可一旦去追擊,主動權就易手了,前方多了許多變數和未知,反倒容易令形勢逆轉。
只是,如今的形勢不光沒有逆轉,還朝著驚人的方向發展!
這卷宗上寫的簡單,只是幾個字、一句話,在做的都是軍中將領,自是知道這簡單話語背後,隱藏著的是何等廝殺!
七十二寨,盡數被破!
這就好像歷史上那一個個驚才絕豔之人,在史書上也不過就留下一句話,或者幾百字的記載一樣,單憑戰報卷宗的文字,外人是很難品味出背後血腥的,可落到那知兵之人的耳中,就完全不同了。
難度、以及事後影響,都在眾人心裡浮現。
“連洪州大營都給攻破了,這已不是阻止白蓮賊軍北上,而是動搖賊兵在南邊的根基了……”一名將領說到這裡,感慨連連。
其他人心裡也都有數了,猜到為何連皇帝都收回“金口玉言”了。
按理說,就算白蓮軍的沿江大營被破,畢竟白蓮教的叛亂還在,南邊的大片國土、城池易幟,還在白蓮教手中,並被經營、鞏固,這個時候,必是需要大軍南下掃蕩一番的,破了白蓮教的勢,斷了其根,恢復國土。
可現在他們這支大軍,卻被告知暫時不用南下了。
連武四平這個大老粗,都從中品味出不尋常的地方,忍不住皺眉問道:“聽說,白蓮賊軍在南邊,建了五座大營,每座都如洪州大營那樣,是用來鎮壓當地,維持統治的,就算被學士掃平了一座,也還有餘下四座,皇上令我等不再南下,莫非其他幾座大營也都不存了……”
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便落到了自己兒子身上。
武二郎被其一看,心裡一跳,不打算再被踢上一腳了,趕緊繼續讀起來:“學士攻破洪州大營,收攏當地殘軍,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往南、一路往北,往來江南、嶺南。”
至此,這聲音停下,下面所記載的,就是一些戰損比了,具體的戰報已經說完。
不過,對於邱言最後的選擇,在座的眾人既是驚訝,也有不解。
“這個時候,為何分兵?”
“本來只有五千嫡系兵馬,就算戰力驚人,這麼一分,又能剩下多少?”
“本就是孤軍深入,卻又兵分兩路,入那江南與嶺南被白蓮教佔領的地方,這……”
這一下,諸多將領都是一臉疑惑之色,因為此舉可說是兵家大忌,如果是其他人這樣做,就算是武四平也會好生嘲笑,然後說出一番道理,可換成邱言,他們不僅不去嘲笑,反而絞盡腦汁,去思考其中的奧秘。
畢竟邱言剛帶著五千人,來回轉戰,前後攻破了近二十萬大軍,前後才幾天時間,這邊皇帝才下令調兵,那邊敵軍就灰飛煙滅,你說這樣的人不懂帶兵,那誰懂?
“這裡面,定是有什麼地方是我沒有想通的。”
“到底是何用意?難道是對那五千被他親自操練出來的兵卒信任?”
“莫非又要奇襲?”
“也不好說,當初入蜀的賊軍破滅,到現在也沒有多久,學士這是用了奇襲之法,但經過兩戰,他已經徹底站到了前臺,一舉一動都會被嚴密探查,白蓮教的賊人怕是會不斷派出死士去搜集訊息。”
“不錯,現在要奇襲已不可能,不過話說回來,就算不分兵,邱學士這五千人馬也不一定再能發揮作用了,戰力再高,一旦暴露,五千人畢竟是五千人,本身的侷限不會因訓練而改變。”
幾名將領都陷入沉思,各自思索,都希望從邱言的行動中,找出緣由。
盧蒙坐在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