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0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輳�鴇�勱��荒芷較ⅲ�惺被掛�仔���躥�舶哺А⒁�唇�恍┩戀馗釗貿鋈ァ�
這些土地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是大瑞用不上的地方、不利耕種,可在皇帝眼中,卻有恥辱之感。心中悲憤。這才迫切想要變法,要等強軍之後,洗刷恥辱,恢復前朝舊土。重現天朝萬國來朝的局面。
與之相比。王甫的看法則又不相同。這位新法的掌舵人認為,“國之大政在農兵,以農事為急。不可在兵事之後”。
進而發展處一個觀點,即財政是一切的基礎,國朝的財政局面如果能夠改變,那兵將問題自然能夠有所改觀。
在他看來,大瑞的主要問題,不在積弱,而是積貧,後者是因,前者是果。
王甫曾言“前代興王知不廢農事,乃能並天下”,是以他施行新法的步驟,是先著重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經濟,增加社會財富,等國家富足了,軍事自然強盛。
這個過程,無疑是個漫長過程,和李坤迫切改變積弱局面的目的並不統一,只是當今之世,有志變法,又足以坐鎮中樞,不懼其他重臣攻訐之人,唯有王甫。
李坤沒有選擇,便順著王甫性子,一步一步變法,但畢竟要施加影響,所以在市易法等新法尚未正式施行時,就開始考慮兵制改革了,也催著王甫儘快施行,與其他新法並列。
只是皇帝的這種想法,難免要受到抵制,無論新黨舊黨,都知兵家不可輕動,不然就是天下大亂的局面,所以,沒有多少人應和,更無人遞來切實可行的方案。
若非新黨新晉幾人,想借兵制革新之機,將手伸進軍隊,李坤的這個想法根本別想拿出來,更不要說被放到殿試上,成為考題了。
皇帝看似尊貴,一言能定人生死,但歸根結底,這個地位的權力,來自於治下眾人,一旦滿朝官僚聯合起來,便是皇帝也要被架空。
皇帝接觸的是官,而真正治理天下的則是官與吏。
臣對皇帝,不管當面時表現的多麼恭敬,一旦涉及到利益,少不了一番爭論,有的時候,也有朝臣當著皇帝的面爭論之局。
這種局面下,李坤在殿試中丟擲這個題目,一方面是要從朝中反對勢力中找到一個突破口,另一方面,則是借勢為之,聚集民願民望,積蓄大勢。
當然,在這裡面,李坤也有一點期待,希望能在考生中發現一二見地。
在看到邱言對北疆戰事的預測、分析時,李坤只是驚異,而當對方言及兵制,寫出來的話,明顯與王甫相近,才真正讓李坤上心起來。
皇帝的面色變化,逃不出旁人的關注,幾位宰執給足了禮儀,便也走來,到李坤身後,都將目光投注過去,待看清紙上所言,表情各異。
“這邱言竟反對北疆出兵,主動決戰?這個決策,似乎樞密院那邊也是這個意思。”張鏈一愣,視線不動聲色的在馬陽和王甫臉上掃過,猜測是不是二人事先指點,但注意到兩人的驚容,又是一愣。
徐進本就曾督導一方戰事,對兵家之事所知不少,看了邱言所言,細細一想,覺得有理,不由暗暗驚奇。
跟著,幾人看到邱言的那句“財與器”,更是臉色皆變,尤其是王甫,心絃一動,將心神集中起來去看。
接下來,邱言毫不顧忌的談到了新法,稱若單純為增強軍力,那新法發展下去,很可能會漸漸廢弛,由理財轉而為斂財,最終皆為強軍。
“哦?”
李坤在場,又位於考場之上,幾位宰執間雖有齟齬,還不至於爆發,但從張鏈的眼神中,還是能看到一絲冷意,他輕咦一聲,接著看了王甫一眼,露出嘲諷之色。
實際上,變法開始不久,張鏈就說過王甫沽名釣譽,所謂變法,看似為民安國,其實惠民只是附帶,本意還是充盈國庫,等於是與民爭利,不過是逼迫利益團體,讓出部分利益給百姓,讓民間暫得好處,以此來增加民意民願,支援變法進行。
所以,他這一眼,就是嘲笑王甫,暗指邱言也已經看出了這一點。
對於張鏈的嘲笑,王甫沒有回應,他皺眉看著考卷,想著那一句“財與器”中的“器”代表著什麼。
“莫非是指代兵刃、武器?”同樣的疑問也出現在馬陽、徐進心裡。
至於李坤,則是眉頭緊皺,眼中矛盾之色越發濃郁,既有針對邱言的,也有針對兵政的,這革新兵制,正是他這位皇帝在背後推動的,可看了邱言一篇,又將心中擔憂給放大了,所以就在想,從那“器”中,是不是能有轉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