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1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本書幾乎都被人記了下來,成不大不小的幾個部分,在官場中流傳。不久後越傳越廣,早已不再侷限於劍南一道。
不過,問題也隨之出現,因為沒人能從頭到尾的將手記背下來,很多語句前後順序難以理清,在邏輯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邱言在談及軍器時,設計了一套弩弓,後世稱之為“邱相弩”,威力驚人,可以連發。
結合這件弓弩的前後文,可以理解出兩種邏輯,其一,就是“防備沼人,當以重器,王道教化”。
但這只是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還有第二種邏輯,是“王道教化,當以重器,防備沼人”。
兩種說法看似相同,內裡的邏輯卻迥異,雖都體現了對沼人的警惕,但一個是說要用武力徹底壓服對方,然後施展教化;而另外一個,則是先真心教化,但不可放鬆警惕,若是出現不好的苗頭,當輔之以武力。
兩種說法,真要到了具體施行的時候,自然是千差萬別,可偏偏沼人如今安穩,獻表明籍的誠心歸順,諸事不見騷亂,根本沒有讓邱言驗證的機會,這一句也就慢慢成了懸案。
類似的語句還有不少。
甚至在很多年之後,邱言的言行成為近似傳說的那個時代,對他這本筆記的研究和爭論,都沒有停止過。
說起來,想理順邏輯,倒也簡單,直問邱言即可,可這種私人性質的東西,邱言若不公之於眾,旁人貿然詢問、求書,就顯唐突,於禮不合,如果手記流傳青史,那還要在史書上留下褒貶難辨的名聲。
邱言偏偏對此緘默,並不置喙,最終就造成了偏差的誕生。
這還只是劍南官場,待得筆記真正流傳,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不少隱意也被挖掘出來,有人發現,裡面包括了不少新法痕跡。
很快,就有不少變法派的新黨官員開始研究筆記,從中深受啟發。
要知道,邱言的兵制革新,本就不是簡單的更換軍械、改革行伍制度,而是涉及到了錢糧與財源、管理與整理、監管與獎懲,這些推而廣之,就展現了他的理財思想。
大瑞變法,變來變去,根本還是要充盈國庫,有了錢糧,朝廷的腰桿才能挺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其實,之前王甫變法,諸多新政,雖惠及不少市民、農民,但只是附帶,真正的關鍵,還是讓國庫重新有錢了,有繼續積累錢財的希望,只是北疆一仗,消耗不小,幾乎將變法以來的積累消耗一空,正因如此,王甫才會偏向於主和,並因此漸漸失去聖眷,最終失去了變法權柄。
而今,皇帝李坤沒有因王甫的離去,就停止變法,變法的核心目標,同樣也沒有變化,還是積累錢糧,但眼下的新黨,經過幾年的經營,中間又經歷了兩次科舉,大肆提拔人才,其隊伍人數,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在高位上還有欠缺,但涉及到具體的實缺、實權的位置,人數還有不少,已然是一大勢力,觸角遍及方方面面。
這些人,慢慢的,也開始關心起邱言的動向,因為他們從從兵制革新中看出,未來的邱言,很有可能被委以重任,出面主持變法,至少也會與此有關。
隨著南疆局勢越來越好,北疆的部族混亂,也在運用邱言的安置之策後逐漸好轉,皇帝也不時提起邱言在南疆的兵制之政,每每稱讚,有時又對北軍的不少將領出言斥責,論及軍中弊政。
凡此種種,讓政治嗅覺敏銳的人開始意識到,邱言的迴歸不可避免,而且他這一歸,帶來的,不是簡簡單單的回朝,而是要掀起一場風浪!
此時,離邱言離京,已經三年多了,在大瑞的中樞,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人興起,有人罷黜,興衰變遷,難以盡述。除了最頂尖的幾個位置,其他職位、部委,早就經歷了幾次更新換代,很多人已忘記了邱言當初在京城的所為。
只是,隨著日子的臨近,有著世家背景的官員,終究意識到,邱言的問題是逃避不了的,也無從逃避,只能面對,當年看似將他趕出京城,但現在看來,分明是其人自己出京蓄勢!
而世家官僚的政敵,如那新黨新貴,則將邱言看成了天然同盟。
邱言那本筆記的突然流傳,也是這種風雨欲來之勢的先演,換個時機、地點,縱是同樣的筆記,未必就能造成這般影響。
不過,作為風暴中心,邱言卻不急切,因為他的心思,集中到了另外的地方——
“潛入血海的那縷意識,終於找到了本源之物的痕跡!”
這日,他做完了公務,回到府邸,心有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