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茅山後裔,團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且,比起常家營那類的傳統煉屍窯而言,這些更為專業的“煉屍斧”則更厲害,既然是“鏨龍陣”的陣臺,便都不是省油的燈…
說到這裡,老劉頭頓了頓,“國忠啊,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你得知道,雲凌子其實是個好人,咱師傅,其實也對他有誤會…最重要的是,他的遺志,咱得想法完成啊…!”
“這個我知道…,不過既然跟茅山有關係,我倒是想知道這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張國忠看看老劉頭,又看看孫亭,“既然他向馬思甲真人的求助成了他身敗名裂的原因,我很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破煉屍窯,不,是破煉屍釜,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況且雲凌子還有一個連環計…”孫亭又開始敘述,“當時,馬思甲真人很支援雲凌子的連環計,派出茅山三個子弟協助,最後這三個人以身殉教,而連環計卻未能成功…”孫亭一陣嘆氣,忽而恍然大悟,“不…不是殉教,是殉國…!”
為了試探雲凌子,櫻井省三甚至找了幾個日本女人到其身邊當臥底,甚至原田幸九郎也開始弄苦肉計(假裝有人要運用道法害櫻井,看雲凌子是否會出手相助)來試探雲凌子,但云凌子忍辱負重,最終博得了櫻井與原田的信任。
1941年9月中,在原田的尾隨監督下,雲凌子先後破了九個煉屍釜中的八個,對於雲凌子的身手與道行,原田幸九郎佩服不已,但另原田沒想到的是,其實雲凌子並未將這八個煉屍釜真正破除,而是用某些方法將這煉屍釜的力量暫時移至了他處,這項工作,就是由那三個茅山子弟在百里之外協助完成的,當時雲凌子等待的,就是日軍師團長甘粕重太郎與櫻井省三的出現。
“天不作美啊!”孫亭剛一說到這裡,老劉頭忽然一拍桌子,啪的一下放下茶杯,滿口感慨,“突來大雨澆滅三柱引魂香,茅山義士由此命喪引葬大陣!雲凌子以身相搏,無奈慘死槍下,除賊不成,反而種下禍根!”
“怎麼講!?”張國忠漸漸聽出點門道來了,好像雲凌子最後計劃的失敗,純屬偶然,而這次偶然的失敗,好像又帶來了什麼不好的後果…
“是這樣的…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算不如天算’,張掌教,你知道他們發現的是誰的墓麼?”孫亭並沒有解釋所謂茅山義士命喪大陣的事,而是又賣出一個關子。
“誰的墓?”張國忠越發奇怪了,“是誰的墓…,和這個連環計的失敗,有關係…?”
第三十章 捐軀
“張掌教,你知道溫韜這個人麼?”孫亭看著張國忠,微微一笑。
“知道,太知道了!”張國忠一聽溫韜,不禁笑了一下,可算問到自己強項上了,對於中國的古代史,張國忠還是比較瞭解的。
溫韜,京兆華原人,唐末時曾任耀州節度使,梁太祖朱全忠建立後梁以後,溫韜以耀州獻降後梁,後來朱全忠改耀州為崇州,溫韜便繼續在這片地方當起了節度使。
溫韜出生的時候,相傳曾有匪星墜落在嵯峨山,其在鎮的七年之中,絲毫沒有辜負這顆墜落的匪星,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把轄區內的所有唐朝王陵帝冢盜了個遍,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昭陵,可以說是中國盜墓界的一朵奇葩了,這也是其作為一個五代亂世時期一個小小的節度使,竟然比很多帝王將相更加出名的原因,比起溫韜這種搬家公司性質的盜墓賊頭子,漢末的董卓、曹操派人盜的那點墓簡直拿不上臺面,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簡直就是良民了。
對於昭陵的盜取,應該算是溫韜盜墓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了,相傳盜出的寶物車拉馬馱,幾千人搬了一個月才搬完。昭陵,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霖寢,是唐代規模最大的帝陵,總面積達2萬公頃,霖園周長60公里(北京三環的總周長才XX公里)。陪葬的王公貴族超過了200人。用現代的資料估算,包括太宗陵與周圍陪葬的王侯陵在內的整個昭陵,其陪葬品總價值大概相當於大唐朝鼎盛時期三年左右的國民總產值,在眾多稀世珍寶中,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應該算是其中最謠言至寶了,在李世民遺詔中,點名要用《蘭亭序》陪葬,按照史書記載,這部王羲之的顛峰之作就應該在李世民的棺槨之中。
還是那句話。人算不如天算,溫韜盜墓也有失手的時候,在其盜武則天的乾陵時,忽然天降風雨。挖掘工程只能停止,等到風平雨止地時候,溫韜剛一下令繼續,風雨忽然又來了,這溫韜便認為此乃天意。遂放棄了乾陵,這也算是溫韜一輩子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吧。
“莫非中條山哪個墓。也被溫韜盜過?”張國忠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