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9章 伐趙滅韓(第二更,求訂閱),開局楚霸王,迦太基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代,當了秦始皇的老爹,義父等,倒是可以把秦始皇教育過來,就好似《撿到一個秦始皇》。
只可惜,他不是秦始皇的爹,而是秦始皇的兒子。
秦始皇性格已經養成了,寬容而狹隘,自信而自卑,驕傲而自大,他身上有著很多明君的優秀的品質,可他身上又是歐很多昏君的特點,暴君的特點。
不知不覺,思慮漸深。
時間流逝,浴桶中的水也漸漸涼了起來。
“公子,可要再添熱水?”屏風之外,躬身等候的宦官問道。
項羽道:“不必了,我已洗好了。”
說著,從浴桶中走出,擦乾淨身軀,有宮女上前,開始服侍穿衣,片刻后王侯冕服,丰神如玉的少年。
……
咸陽宮內的大殿上,文武朝臣跪坐兩列。
“鄭國渠建成已有數年時光,六大倉早已裝滿。近日來,趙國邊境異動,胡人來犯,這正是攻打趙國的最佳時機,”秦始皇說道。
尉繚上前道:“趙國太強,齊國太富,楚國太大。欲要滅趙,先要滅韓。此戰可聲東擊西,不斷削弱趙國,趁機滅韓國。”
就在這時,其他眾人也是開口,說著滅六國計劃。
計劃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這個計劃是陽謀,各國的智者都能看破,卻是無法破解。
秦國的成功,僅僅是因為商鞅變法嗎?
不是!
商鞅變法,能成功,主要是秦國地利優勢。
在秦國與六國交戰中,秦國並非是屢戰屢勝,也是經常吃敗仗,早期敗給魏國,中期敗給楚國,趙國。哪怕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虛弱,可秦國也無力攻克邯鄲,還被信陵君打的抱頭鼠竄。
那種小說當中,秦軍百戰百勝,只是意淫而已。
只不過,秦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需要三萬大軍守住函谷關,六國大軍就無法傷害秦國根本。
秦國就能儲存住大量的人口,土地等等,基本盤穩定。
魏國處在中原,處在四戰之地,大梁無險可守,容易被圍攻。
金角,銀邊,草肚皮,地理上的劣勢,根本發展不起來。
魏國唯一的機會,就是早期覆滅秦國,佔據金角,然後攻略韓國,趙國,一統三晉,然後席捲天下,可魏國戰略上失誤,錯過了機會,等到巔峰之期過去,再也無力迴天。
趙國也有機會,趙國的軍事實力不遜於秦國,可耕地多數是下田為主,糧食產量不足。
又是多牧場,佔據大量耕地。
養馬損耗的糧食,是士兵的十倍之多,又是加劇了糧食不足。
趙國唯一的機會,就是攻佔燕國,燕趙合一。
只可惜,趙國放棄了。
不斷進攻齊國,正所謂吃飯打齊國,睡覺打齊國,喝水打齊國。
可齊國太強大,又不是趙國能吞併的,反而積怨齊國,後來長平之戰,趙國糧食不足,齊國不賣糧食給趙國。
秦國與趙國交戰,秦軍不需要擊潰趙軍,只需要不斷對峙,打持久戰,趙國就會因為糧食不足,不敗而敗。
歷史上,趙括長平戰敗,給人無能之感,可事實上,廉頗上去打不不贏,田單上去打不贏,樂毅上去打不贏。
誰上去,誰也打不贏。
趙國戰略上的失誤,無法用戰術上彌補,無法用所謂的名將彌補。
長平之戰,唯一的勝算,就是齊國支援趙國,不需要出兵,只需要給予糧食幫助,趙軍沒有糧食困難,趙括就不急切出戰,冒險出戰,穩紮穩打之下,才有勝算。
齊國也有機會,畢竟是老牌大國,有錢有糧食有人口,可齊國戰略失誤,到處為敵,攻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幾乎將自己的周邊鄰國全部得罪了一遍,更有甚者,齊湣王還欲取代周王室,將自己升格為天子,幾舉世皆敵。
結果,齊國被六國圍攻,差些覆滅。
齊國平原居多,無險可守,地緣環境太差。
僥倖復國後,齊國北面需要面對趙國進攻,南面楚國攻佔魯國,危險南線,必須要依靠秦國,不然有覆滅危險。
後世說,齊國不救援六國,如何如何愚蠢,可齊國救援六國,六國會感激齊國嗎?
不會,該打還是要打!
齊國與秦國結盟,好似飲鴆止渴,明天死掉,也勝過今天死亡。
齊國唯一的機會,就是佔據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