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0章 滅楚國(第一更,求訂閱),開局楚霸王,迦太基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當中,秦始皇權力最大,他是百分之百控股權,手下只有員工,沒有股東,於是大秦滅亡了。
王朝是公司,皇帝是大股東,官員是員工,貴族是小股東。
員工而言,公司破產還是不破產無所謂,反正到了那裡都是打工仔,換一個公司無所謂。
可股東不一樣,公司破產了,股東利益也會受損。故而股東最賣力,也是竭盡所能,維護著公司的利益。
貴族也是如此,在著王朝有特權,可王朝滅亡了,特權會消失而去,他們會拼死維護這個王朝。
秦朝為何滅亡?
就是因為秦朝只有官員,沒有貴族,很多官員而言,大秦滅亡了也無所謂,照樣當官。投靠了義軍,說不定還能更進一步。這就是秦始皇,捨不得給功臣股份,捨不得將一些官員轉化為貴族,帶來的弊端。
劉邦就聰明很多,當皇帝后只是掌控了百分之五十的股權,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股權給宗室,剩下百分之二十股權給開國功臣。
有了股權了,成為股東了,自然維護著漢朝的利益。
地方上出現了反賊,不需要中央出馬,地方上的封君,列侯就出手滅掉了義軍。
股東的積極性,與員工的積極性,不在一個層次上。
公司想要做大,就要給員工股東,不能吃獨食,讓員工成為股東,公司才能做大。
同樣,王朝想要做大,就要冊封一些官員為貴族,給予股份,共天下,這樣王朝才能長久。
如秦朝這樣吃獨食,捨不得給官員股份,必定不長久。
說了片刻後,項羽離去了。
可王翦還在沉思當中。
在消化著共天下,分封列侯,分封宗親等訊息。
這些分封的君王,列侯等,主要是齊楚兩地,夾雜在郡縣之間,封君的權力受到了制約,比如戶稅三封君佔據一半,朝廷佔據一半;還有軍隊數量上,也受到限制;在內政上,一些官員由中央委任。
可即便是如此,封君的權力也很大。
王翦估算了一下,以他現在的功勞,至少能享受齊地三萬戶。
“公子扶蘇,了不得!”
………
大約是一個月後,王翦病好了。
隨著病情痊癒,王翦加入南征大軍。
騎在戰馬上,再次踏上了征程,到了邊關地帶,故意拖慢速度,給楚軍集結大軍的機會。
這一切,都有王翦父子指揮著。
項羽只是看著,不說什麼,也不越級指揮。
儘管他的指揮水平,戰略水平,不比王翦差,可還是選擇了沉默。
因為他是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沒有必要去幹將軍的事情。
作為皇帝,要學會偷懶,要讓臣子們有事情幹。
正所謂,皇帝太能幹,臣子會失業,國家會不穩。比如秦始皇,比如崇禎。
到了邊疆後,雙方大軍在匯聚著,在對峙著,在拼殺著。
防禦當中,小型的會戰拼殺著;可大規模的會戰,王翦卻是避免著。
因為沒有必要。
能用糧草熬死敵人,為何要消耗秦朝士兵的生命。
就這樣對峙著,連續對峙了一年多。
秦朝士兵有些厭煩,時刻想要出戰;可楚軍卻是疲憊著,士氣低下著。
連續對峙一年,楚軍有些吃不消了。
同時,楚王傳來命令,快點出擊吧,後方糧草不足了。
項羽嘆息道:“我這是要當趙括!”
可他知道,此刻出擊秦國,必敗無疑。
唯一幸運的是,趙國地域狹小,戰略縱深小,趙括只能是冒險出擊,不出擊餓死,出擊還有一絲勝算;
楚國卻是面積廣大,地域縱深巨大,可以空間換區時間,不斷分散敵人兵力,不斷疲勞敵人,然後在運動戰當中,尋找機會。
項燕率領著大軍,開始進行戰略轉進。
然而隨著轉進,秦軍開始出擊著,楚軍從戰略轉進,變為了潰敗。
這也再次暴露了楚軍的又一個缺點,楚軍軍紀差,喜好自主作戰,尤其是各地的封君命令不統一。
很快潰敗在持續著,王翦率領大軍追殺著。
楚軍大敗,項燕兵敗自殺。
楚國的支柱,倒下了。
看著項燕的屍體,項羽沉默著,無語。
七國大軍當中,真正能打的,只有秦軍、楚軍、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